涪陵“洞見”小分隊——以青春之力探尋紅色根脈賦能文旅融合發展
近日,重慶涪陵“洞見”小分隊先后深入816小鎮、星光民宿、816工程景區、涪陵烈士陵墓及涪陵博物館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走訪、訪談交流、主題宣講等多元形式,小分隊既深耕紅色歷史沃土、傳承三線建設精神,又聚焦紅色文化與文旅產業融合痛點,為地方紅色資源活化利用與鄉村振興發展提供青春思路。
在816小鎮及816工程景區,小分隊重點圍繞軍工遺產保護與紅色文旅發展展開調研。816工程作為上世紀60年代的重要國防工程遺址,承載著三線建設者的奮斗記憶。小分隊先后走訪816軍工陳列館、中央控制室、104大廳等核心區域,館內陳列的軍工器械、生產工具及生活物件,系統還原了當年建設者們跋山涉水、攻堅克難的歷史場景。在講解員引導下,隊員們沉浸式感受104大廳模擬汽輪發電場景的震撼,通過101區域玻璃廊道觸摸核工程的神秘與莊嚴。


調研中,小分隊發現816小鎮已初步實現軍工遺產與文旅產業的融合,完成軍工陳列館修繕、三線文化街區打造,形成遺址觀光、文化體驗、研學教育于一體的發展模式,深受游客認可。但同時也存在短板:沉浸式體驗項目開發不足,區域聯動宣傳力度欠缺,導致部分游客反映景區知名度不高、游玩體驗感有待提升。針對這些問題,隊員們與景區講解員、管理人員深入交流,初步梳理出“強化場景創新+加強區域協同”的優化方向。

坐落于816小鎮的星光民宿,是紅色文化與民宿產業融合的典型樣本。小分隊通過訪談民宿經理、實地考察設施環境了解到,該民宿立足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外觀采用厚重木制造型,內部以工業風、懷舊風為主調,飲用水、衛生用品等細節處均標注“816”定制圖標,將三線文化融入住宿體驗。依托“816工程遺址景區——武陵山大裂谷”旅游線路優勢及便利交通,民宿已成為研學游客的重要選擇。但在文創產品開發、與景區聯動宣傳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小分隊就此提出“民宿+文創+研學”的融合發展建議。

除聚焦文旅融合,小分隊還開展系列紅色研學活動,厚植愛國情懷。在涪陵烈士陵墓,隊員們懷著崇敬之心列隊默哀,繞行烈士紀念碑瞻仰英烈姓名,走進陳列館緬懷李蔚如、鐘善輔等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斑駁的遺物、詳實的史料,讓隊員們深刻領悟到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在816工程景區洞內教育展廳,小分隊舉辦“啟智潤心”主題宣講活動,副隊長李冠航以青年視角講述文物背后的三線故事,帶動現場游客共同感悟愛國主義精神。


在涪陵博物館,隊員們開啟歷史文脈探尋之旅。這座兼具時代特征與地域特色的建筑內,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巴國時期的青銅禮器、唐宋時期的瓷器及革命歷史文物,串聯起涪陵千年發展脈絡。隊員們不僅細致記錄文物特征數據,還與博物館工作人員深入探討文物發掘、保護修復的技術難點,圍繞“如何讓文物活起來”展開熱烈研討。
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洞見”小分隊既深化了對涪陵紅色歷史與文化底蘊的認知,也精準把握了紅色文旅發展的痛點難點。小分隊表示,下一步將以調研成果為基礎,持續探索紅色景區與民宿產業的融合路徑,推出兼具文化內涵與創意性的文創產品,策劃區域聯動宣傳活動,助力816工程等紅色資源提升知名度與影響力。同時,通過青年化表達傳播三線精神與革命故事,推動紅色基因融入新時代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力,讓涪陵的紅色歷史與特色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新活力。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