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學生對情感的基本認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表達家庭、社會與自然情感,8月6日,成蹊隊開展了一系列情感主題課程,聚焦情感教育,正式開啟了探究情感的奇妙旅程。
在9:40開始的自我情感課程中,文教組范佳榮老師以“掌握情感乾坤圈”為主題,向學生們講解了情感的基本概念,并以哪吒為例,生動闡述了情感的各種表現。此外,她還設置了繪制“動物情緒卡片”的環節,讓學生們繪制動物來對應情緒,化抽象概念為具體形象,通過動物特征聯想性格特質,進一步探索自身情感。最后,范佳榮老師從五個方面講述了情感應對的基本方法,分別是:覺察接納、合理表達、調整認知、行動干預和長期調節,她讓學生們寫下自己掌握“情感乾坤圈”的秘訣,引導他們在思考中鞏固和強化所學的情感應對方法。

圖1:范佳榮老師講解情感的各種表現
第二堂課在10:50正式開始,唐韻老師先用一個“海龜湯”游戲引出課程的主題——家庭情感;再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們扮演父母或孩子,模擬親子相處中的情景,進行詞語的“你演我猜”互動。在第二環節中,學生們制作自己的“幸福信件”,記錄親子相處時的幸福時刻,定格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最后,唐韻老師總結和家長溝通交流的方法,并播放《哪吒》電影片段,影片中呈現的感人的親情羈絆,深深引發了學生們的情感共鳴。

圖2:師生進行“海龜湯”游戲互動
下午15:00的社會情感課程中,吳小靜老師先播放了一個職業印象視頻,給學生們留下了各種社會職業的印象,隨后介紹了各種社會職業,加深學生們對不同職業的深入思考。最后,她設置的“職業劇本殺”引發了學生們的熱烈討論,學生們扮演不同的社會職業,模擬職業中可能會遇見的困難情景,達成“服務對象”與“職業執行者”的共情,從而加深對社會情感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圖3:吳小靜老師講解“職業劇本殺”游戲規則
一天的課程以15:50的自然情感課程為結尾。扶奕昕老師以“自然環保”為核心,通過播放杏花鎮相關自然韻律素材來引入話題。扶奕昕老師介紹了自然規律,通過對杏花鎮生態環境的今昔對比,引發了學生們的生態共情和自然情感。此外,她還引導學生們討論生態保護的措施。在最后的創作自然拼貼畫環節,學生們使用彩筆和花草樹葉等自然材料來制作精美的拼貼畫,將多彩藝術形式與現代環保主題結合。

圖4:學生與她創作的拼貼畫
今日的課程讓隊員們在教學相長中提升了情感教育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見證了學生們自我情感認知和親情表達的成長。華南師大桃李成蹊隊將會繼續按照課程規劃,延續情感教育的主線,讓情感教育扎根鄉土、潤澤心靈。(通訊員:盧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