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老年人對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需求日益凸顯。社區作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場景,不僅是完善城市養老服務體系的關鍵一環,更是直接關系到千萬老年群體的生活幸福感的民生工程。為精準掌握武漢市社區適老化改造現狀,近日,湖北大學一支調研團隊走進江漢區、武昌區、江漢區、青山區等六大城區,選取17個典型社區開展為期五天的專項調研,用實地走訪為武漢市社區適老化建設找準痛點、明晰方向。
武漢民航里社區,戴勁松書記為調研團隊成員介紹了智慧養老樣板間這一適老化改造的亮眼實踐。在這里,“智能看護系統”集成多場景監測設備,臥室里的智能床墊、衛生間的適老衛浴、遠程醫療會診大屏等養老設備構建起“居家+智能+醫療”的適老服務閉環,讓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便捷、安全的智慧養老服務,為社區適老化改造和養老服務升級提供了高效可復制的智慧化模版。

武漢榮東社區,一位奶奶正笑著向調研人員分享社區生活的暖心變化:“社區剛開的室內活動室,我天天去那兒跳舞,別提多開心了!而且那兒還時不時舉辦跳舞比賽,我參加了好多次了!”當調研人員問到社區是否有醫療站點時,奶奶反應,“社區會定期上門給老年人檢查身體,平時路上遇到書記了書記還會來關心我的身體,就跟自家人一樣貼心”,這樣的場景,正是武漢社區適老化改造中“人文關懷”的生動縮影,讓老年人在安全便利設施之外,更感受到社區溫度。

此次武漢市社區適老化專項調研,不僅讓團隊成員近距離觀察到智慧養老設備落地、人文關懷服務推進的真實成效,更讓成員們在與老年居民的深度交流中,深刻理解到適老化改造并非單純的“設施升級”,而是要以“老人需求”為核心,兼顧實用性與溫度感的長期工程。對團隊成員自身素質來說,此次調研提高了隊員的專業水平和團隊意識,增強了溝通交流的能力,更堅定了他們為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貢獻力量的決心。團隊成員將繼續在校園中汲取更多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畢業后以更加積極昂揚的姿態投入到適老化建設改造中,努力讓老齡友好的溫暖底色遍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