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工商學院“廉韻傳心,正風同行”實踐團暑期三下鄉廉潔文化調研
“尋廉韻于齊魯,揚清風于黃河。”7月12日至19日,山東工商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廉韻傳心,正風同行”暑期“三下鄉”實踐團奔赴山東省濰坊市、淄博市、濟南市三地,開展廉潔文化專項調研。15名青年學子以腳步丈量廉潔文化根脈,用鏡頭記錄清風正氣故事,在實地走訪中深挖黃河文化廉潔內涵,為推進“清廉山東”建設注入青春動能。
黨建引領筑廉基


濰坊市黨史教育館內珍貴的歷史文獻、生動的圖片影像、逼真的場景復原,全面展現了濰坊市黨組織從誕生到發展壯大的奮斗歷程。成員們駐足凝視革命先輩的手稿、聆聽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跡,感受濰坊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砥礪前行、開拓創新的精神力量,體悟廉潔思想的深刻內涵。同時化身解密員,尋找分散管內的摩斯密碼,最后得出“強國有我,不負人民”的接頭語,將“青春寄語”投入時光郵筒,用“青春色彩”繪就“時代畫卷”。


文化尋根傳廉脈
實踐團前往超然臺廉政教育基地,通過參觀歷史文物、碑刻典籍和專題展覽,深入了解了蘇軾在密州(今諸城)任職期間“勤政為民、清廉自守”的為政風范。蘇軾“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廉潔理念和“察民情、解民憂”的務實作風,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團隊成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認真聆聽蘇軾的廉政故事,并通過互動體驗、廉政詩詞誦讀等形式,深刻領悟“超然物外、清廉守正”的文化內涵。
在淄博市齊文化博物館廉政教育主題特色展館,成員們認真傾聽講解員對齊文化歷史中廉潔故事的生動講述。從齊國先賢的清廉事跡到古代官德規范,每一個故事都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廉潔自律的光輝。展柜中的古籍文獻、青銅器皿都再現了齊文化中崇德尚廉、敬德保民的廉政文化精髓,激勵成員們探尋廉韻,傳承正氣。團隊成員們在參觀后感悟道:“齊文化中先賢的廉潔事跡如明燈,照亮我們傳承正氣之路,更堅定了我們踐行廉潔自律、弘揚傳統廉政文化的決心。”


躬行實踐鑄廉心
在敬仲鎮白兔丘村“臨淄區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實踐團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了我區早期黨的領導人馬巨濤、李人鳳等先輩的革命事跡,感受偉大的革命奮斗史,加深對先烈的崇敬之情。
參觀結束后實踐團與敬仲鎮負責人開展座談交流,就校地廉潔文化共建、廉潔文化宣傳推廣、廉潔文化的有效傳播的路徑和方法等問題深入探討,共研實踐之路。敬仲鎮黨委委員賈瀅表示,通過交流深刻感受到青年一代對基層治理的敏銳觀察和創新思考,這讓扎根基礎的工作者也獲得了新視角——廉潔文化建設既要守住“腳踏實地”的鄉土氣,也要擁抱“仰望星空”的新思維,期待與青年共同寫好這份傳承正氣、貼近民心的答卷。團隊成員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的奮斗事跡如火炬,點燃心中的使命感,廉潔文化在基層與高校的創新傳播中,讓正氣在每一寸土地生根。
實踐團受邀參加臨淄區“齊雁歸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并作為“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臨淄行的團隊代表接受授旗。



10天行程,7萬余字調研筆記,3000余張影像素材,60余篇實踐日志……這場跨越三地的廉潔文化之旅,既是青年學子“行走的思政課”,也是校地共建“清廉山東”的生動注腳。我們將持續深化成果轉化,通過廉潔微視頻展播、主題宣講進校園等形式,讓黃河廉潔文化“活”起來、“火”起來。未來,山東工商學院青年將繼續以青春之筆書寫清廉故事,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作者 王櫻焯 呂書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