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愛國主義教育,錘煉學生意志品質,傳承紅色基因,2025年8月9日,西北師范大學國旗護衛隊“赤旗筑夢 薪火傳‘漳’”實踐團到達甘肅省定西市漳縣第一中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實踐。
歷史回眸:三日下午的紅色足跡追尋
旅途始于對歷史的深度探訪。10日下午,實踐團首站走進漳縣博物館,從地方歷史文化的長河中,理解了這片土地深厚的底蘊。實踐團成員許騰艷有感道:“以前覺得歷史在書上,今天發現歷史就在家鄉,感覺很親切,很自豪!”

圖為實踐團參觀漳縣博物館 常軍鵬攝
11日下午,實踐團前往中共中央西北局鹽井會議紀念館。在這里,通過詳實的史料和講解,同學們深刻了解到鹽井會議在紅軍長征途中的關鍵意義,感受到了革命前輩在重大歷史關頭的抉擇與擔當。成員馬玉營說:“在這么艱苦的環境里做出重大決策,我深刻感受到了先輩們的智慧和不易。”

圖為走訪鹽井紅色村 常軍鵬攝
12日下午,在長征紀念館,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全景式地展現了長征這一偉大壯舉,讓同學們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長征精神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認識。“看到破舊的草鞋和軍裝,我深受震撼,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艱苦奮斗。”成員閆書銘震驚的說。

圖為參觀中共中央西北局鹽井會議紀念館 常軍鵬攝
使命傳承:兩屆國旗班的接力與軍事錘煉
愛國主義教育不僅在于“知”,更在于“行”。活動開始前,實踐隊員及漳縣第一中學校團委書記張百林老師與高二級國旗班隊員首次進行見面。這是一次使命的交接,更是精神的傳承。老隊員分享了護旗、升旗的心得與榮耀,每位隊員眼中都充滿了向往與決心。隨后,國旗班開展了進班納新宣講和集中訓練,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力求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誤,每一步步伐都堅定有力。
8月10日,漳縣一中2025級高一新生軍事素養訓練開營儀式在學校操場隆重舉行。在之后的每一天,訓練在烈日下如火如荼地進行。站軍姿、走齊步、整內務……同學們在汗水中褪去稚嫩,在堅持中學會團結,用行動詮釋著“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頑強作風。

圖為軍事素養訓練進行中 常軍鵬攝
光影鑄魂:銀幕下的愛國主義共鳴
訓練之余,學校及實踐團組織全體高一學生在學校報告廳集體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 《長津湖之水門橋》 。影片中志愿軍戰士視死如歸、凍成冰雕也不退縮的英勇事跡,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同學。許多同學熱淚盈眶,從銀幕的光影中,他們感受到了書本之外的情感沖擊,對和平的來之不易、祖國的強大有了更刻骨銘心的理解。這場電影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
征程再啟:結訓儀式與徒步拉練致敬英烈
17日,系列活動迎來高潮。上午,隆重舉行了軍事訓練結訓儀式。各班方陣進行了成果匯報表演,同學們步伐鏗鏘,口號嘹亮,展現了數日訓練的卓越成果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儀式上,擒敵拳方陣虎虎生風,動作剛勁;教官們身著禮服表演花槍,鏗鏘有力,更以震撼的倒功表演展現剛強血性,令全場沸騰,為軍訓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下午,真正的考驗來臨——徒步十九公里拉練至烈士陵園。實踐團和漳縣一中國旗班及校團委書記張百林老師,高舉旗幟,徒步前進。盡管路途漫長,但無人掉隊,大家互相鼓勵,用腳步丈量革命先輩曾走過的路,用意志體會長征精神的偉大。在烈士陵園,瞻仰了楊隨成英雄的墓碑后,隊伍舉行了莊嚴的緬懷儀式。致敬、默哀、宣誓……在肅穆的氛圍中,英雄的事跡與眼前的現實交匯,崇高的敬意與青春的誓言共鳴。

圖為張老師講解革命英雄的事跡 常軍鵬攝
此次紅色研學與實踐教育系列活動,是一趟身體與心靈共同出發的旅程。同學們既在紀念館里觸摸了歷史的脈搏,也在訓練場上錘煉了青春的體魄;既在銀幕前濕潤了眼眶,也在烈士墓前堅定了理想。相信這份獨特的經歷,必將化為永不褪色的記憶,激勵著同學們以英雄為榜樣,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樊田田 郭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