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普法宣傳號召,切實提升農村老年人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2025年7月3日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現代服務學院“青衿志遠·耘夢鄉途”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走進鄉村,面向當地老年人開展了一場生動實用的民法典宣講活動,重點講解了個人遺產分配的法律保護及農村常見的民事法律問題,為老人們送上了一份“法律保障包”。
遺產分配——“明明白白傳家,安安心心養老”
“家里的存款、房子,以后該怎么分給孩子們才不會鬧矛盾?”這是許多老年人關心的問題。實踐隊隊員結合農村實際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民法典中關于法定繼承、遺囑繼承的規定。比如,哪些人屬于第一順序繼承人,遺囑有自書、代書、打印等多種形式及各自的生效條件,讓老人們明白如何通過法律手段合理分配個人財產,避免日后家庭糾紛,保障自己和子女的合法權益。

圖為實踐隊隊員進行民法典宣講(習芳瑜攝)
農村常見權益保護——“守好自家權益,生活更舒心”
針對農村老年人常遇到的土地承包、鄰里糾紛等問題,實踐隊隊員進行了細致解讀。在土地承包方面,明確了老年人作為承包方的各項權利,比如承包地的使用、流轉收益歸誰等;在鄰里關系上,通過“宅基地界限爭議”“雜物堆放影響通行”等情景舉例,說明民法典中關于相鄰關系的規定,引導老人們遇到問題時依法處理,既維護自身權益,也保持鄰里和睦。

圖為實踐隊隊員講解(習芳瑜攝)
防詐騙普法——“擦亮眼睛,守好養老錢”
隨著科技發展,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實踐隊隊員結合近期發生的真實案例,講解了保健品詐騙、虛假投資等常見騙局的特點和防范方法,告訴老人們凡是涉及大額轉賬、索要銀行卡密碼的,一定要多和子女商量,遇到可疑情況及時報警,用法律武器守護自己的養老錢。

圖為實踐隊隊員進行民法典知識宣講(習芳瑜攝)
宣講活動 現場,老人們認真傾聽,不時提出問題,實踐隊隊員耐心解答每一個問題。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宣講接地氣、有實效,讓自己對民法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以后遇到事情知道該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了。
此次民法典宣講活動的深入開展,不僅是一次法律知識的普及,也是對農村老年人權益保障的切實行動,進一步讓民法典在基層落地生根,讓法治的陽光照亮鄉村的每一個角落,守護著老人們的晚年幸福。從厘清遺產分配的法律邊界,到明晰土地承包、鄰里相處中的權利義務,再到筑牢防范詐騙的思想防線,每一項內容都精準對接了農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與現實困惑。這不僅促進了鄉村人際關系的和諧穩定,也為構建法治鄉村、平安鄉村注入了溫暖而堅實的力量。
(通訊員:黃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