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教育部“暑期安全進校園”專項行動號召,扎實推進鄉村兒童防溺水安全教育,2025年7月5日破曉時分,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現代服務學院“青衿志遠·耘夢鄉途”社會實踐隊的15名隊員,迎著晨霧驅車前往湖口縣太平關鄉。這支由心理咨詢、法律事務專業學生組成的志愿隊伍,攜帶著自主設計的防溺水動畫課件、情景模擬道具和安全知識手冊,在鄉村振興的熱土上,開啟了一場“以青春守護生命”的安全科普實踐。
抵達當地后,實踐隊徑直走進教室,有序布置宣講場景。為讓知識傳遞更生動,隊員們調試動畫播放設備、擺放防溺水知識卡片,將教室營造成趣味與知識交融的小課堂。

宣講開場,實踐隊員以“水寶寶是朋友,安全玩耍才開心”為引,借卡通形象“泡泡”,帶領孩子們開啟“水世界安全探險”。播放防溺水動畫時,孩子們目光聚焦屏幕,隨著情節了解水的兩面性——日常嬉戲的“伙伴”,也可能化身危險“對手”。
圖為實踐隊隊員進行防溺水宣講(習芳瑜攝)
隨后,隊員結合真實案例,剖析私自下河、結伴野泳等行為的危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溺水前兆、施救誤區。還設置情景問答,讓孩子們辨別危險水域、模擬正確求救,在互動中筑牢防溺意識。在案例剖析環節,隊員們選取近年來發生在周邊鄉鎮的真實事件,以“故事接龍”的方式引導孩子們思考。“小明和同學在水庫邊玩耍時腳滑落水,怎么辦?”問題拋出后,戴眼鏡的小女孩立刻站起來:“不能跳下去救他,要喊大人!”隊員們隨即展開“防溺水三字訣”教學——“喊、找、撥”(呼救、找大人、撥急救電話),并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們模擬撥打110的正確話術。講臺旁的黑板上,“危險水域”“安全區域”的對比圖示旁,漸漸貼滿了孩子們親手繪制的警示標識。
當談及“遇到危險怎么辦”,隊員們強調“不盲目下水施救”,教授“呼救、找大人、撥110/120”等科學方法,清晰的步驟、生動的演示,讓安全知識真正入腦入心。

實踐隊員們將防溺水知識轉化為孩子們聽得懂、記得住的內容。宣講后,孩子們紛紛表示,以后會遠離危險水域,也會提醒小伙伴。“青衿志遠·耘夢鄉途”實踐隊用腳步丈量鄉土,以專業賦能安全,讓防溺知識不僅停留在課堂宣講,更化作守護生命的實際行動——未來,“青衿志遠·耘夢鄉途”實踐隊將持續深耕鄉村安全科普,用行動守護更多孩子的夏日安全,為筑牢基層防溺防線添磚加瓦。
圖為小朋友們積極回答關于防溺水問題(習芳瑜攝)
供稿: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現代服務學院“青衿志遠·耘夢鄉途”社會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