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期精彩的宣講與互動環節后,葉城地區普通話推廣活動持續升溫,更多貼合群眾生活的互動形式接連亮相,讓參與者在深度體驗中感受語言魅力,進一步夯實普通話應用基礎。
情景對話演練,貼近生活學表達在互動游戲環節之后,活動增設了情景對話演練項目。工作人員精心設計了涵蓋菜市場購物、醫院問診、學校家長會等多個生活場景的對話腳本,邀請參與者分組扮演不同角色進行現場演繹。
在 “菜市場購物” 場景中,一位社區居民扮演攤主,用標準普通話介紹蔬菜價格、產地等信息,另一位居民則模擬顧客詢問 “這斤土豆多少錢”“能不能便宜點”,對話中自然融入了日常量詞、方位詞的使用。而在 “醫院問診” 情景里,參與者們重點練習了病癥描述、醫囑傳達等專業表達,如 “我最近有點咳嗽,嗓子也疼”“醫生讓我每天按時吃藥,多喝熱水”。
通過沉浸式的情景體驗,參與者們將所學的普通話知識轉化為實際交流能力,不少人表示:“這樣的演練就像在過真實生活,比單純背單詞實用多了!”
方言轉譯挑戰,明晰差異促規范考慮到當地群眾在方言與普通話轉換中常遇到的難點,活動特別設置了方言轉譯挑戰。工作人員收集了葉城地區常見的方言詞匯和短句,如將方言中對 “土豆” 的特殊稱呼轉譯為普通話,將帶有方言語法習慣的句子 “我走先” 調整為規范表達 “我先走了”。
參與者們熱情高漲,紛紛主動分享自己熟悉的方言說法,再共同探討對應的普通話表達。一位學生在轉譯 “這娃子真機靈” 時,準確說出 “這個孩子真聰明”,得到了工作人員的肯定。通過對比分析,大家更清晰地認識到方言與普通話在詞匯、語法上的差異,為規范使用普通話提供了有力幫助。
成果展示環節,見證成長顯風采活動接近尾聲時,一場小型成果展示會精彩上演。參與者們自愿上臺,通過朗誦詩歌、講述小故事、分享活動心得等形式,展示本次活動的學習成果。
一位小朋友聲情并茂地朗誦了《普通話之歌》,發音標準、情感飽滿;社區工作人員則結合自身工作,用普通話講述了 “用普通話調解鄰里矛盾” 的真實案例,言語間充滿了對語言溝通重要性的感悟,F場評委從發音準確性、表達流暢度、情感感染力等方面進行點評,對大家的進步給予了高度認可。
此次葉城地區普通話推廣活動,通過多樣化的互動形式讓參與者從 “被動聽” 轉為 “主動學”,從 “學理論” 過渡到 “會應用”。正如一位參與者所說:“原來學普通話可以這么有趣,以后我要帶著家人一起練,讓我們的交流更順暢!” 未來,葉城地區將繼續探索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推廣模式,讓普通話真正成為連接人心、促進發展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