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和傳承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紅色文化資源,傳承和弘揚兵團老兵及胡楊精神,近日,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三下鄉團隊——薪火相傳實踐隊在朱珠老師的帶領下,攜手幸福路街道桃源社區青少年抵達三五九旅紀念館,深入參觀講解了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開啟了一場富有教育意義和實踐價值的兵團老兵文化探尋之旅。

圖為教師及薪火相傳實踐隊攜桃源社區青少年合影 何潔攝
三五九旅紀念館以系統化展陳,生動還原了屯墾戍邊部隊從“井岡山烽火”、“南泥灣大生產”到扎根西北邊陲的光輝歷程。三五九旅紀念館是一座全面展示兵團軍墾歷史的重要場館,團隊成員為這些青少年介紹了紀念館中豐富珍貴的革命文物、詳實權威的歷史史料,以及精心復原的歷史場景,生動形象地再現了軍墾老兵及其后繼者們篳路藍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光輝歷程。

圖為團隊成員王乙軒為社區青少年講解館內物品 何潔攝
館內,一枚枚褪色勛章、一件件簡陋農具與復原的歷史場景交相輝映。在“軍墾第一犁”展區,團隊成員駐足良久——這架粗糙木犁不僅是拓荒實物見證,更凝聚著“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兵團精神內核。團隊成員何潔向社區青少年講述著:“第一代軍墾戰士在荒原上開墾良田、建設城鎮的艱辛故事”,讓這群年輕稚嫩的孩子們真切感受軍墾老兵戰天斗地的崢嶸歲月。
此次“三下鄉”活動行程緊湊而充實,其意義遠不止于參觀,更在于讓精神火種播撒到青少年心中,不僅讓青少年深度感知屯墾戍邊之不易,更通過“紀念館參觀+館內講解”的雙線模式,將抽象的精神內涵轉化為可觸摸的教育實踐。團隊成員何潔感慨:“在紀念館感受軍墾歷史,在社區傳遞軍墾老兵精神,才真正理解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意義。”三五九旅紀念館實踐之旅不僅豐富了薪火相傳實踐團成員的知識儲備,更讓他們堅定了傳承兵團老兵精神的理想信念。實踐團表示:未來,將會激勵著更多年輕人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讓兵團老兵精神、胡楊堅韌之姿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圖為活動結束團隊成員攜手社區青少年留影紀念 何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