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鑄家國魂護山河綠,聚民族情繪振興圖”社會實踐團走進龍州起義紀念館、龍州起義紀念碑,開展“重溫紅色歷史,砥礪強國之志”主題實踐。
“紅領巾”講黨史,童聲接力紅色課堂
序廳內,來自龍州縣多所小學的紅領巾志愿講解員隊列整齊、佩戴綬帶,以清脆童聲向社會實踐團們講述龍州起義的歷史背景與英雄事跡。稚嫩卻堅定的講解,贏得現場陣陣掌聲,也讓“大朋友”們在“紅領巾與團徽同框”的溫情畫面中體悟紅色基因的代代相傳。隨后,師生跟隨專業講解員依次參觀“邊關風云”“赤色龍州”“解放左江”三大展廳,透過120余件珍貴文物、260余幅歷史圖片及沉浸式沙盤,系統回顧了1930年龍州起義打響廣西工農武裝斗爭第一槍的崢嶸歷程。

圖為社會實踐團在紅領巾志愿者帶領下參觀(通訊員韋覃菲攝)
百份問卷訪游客,紅色景區尋良策
參觀結束后,實踐團在紀念館廣場設立調研點,圍繞“紅色資源與邊疆民族團結教育”向游客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0份,為后續學術研究與服務地方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受訪游客普遍認為:問卷內容簡明扼要,既喚起對革命歷史的回顧,也為龍州紅色景區優化服務提供了參考。

圖為社會實踐團成員開展問卷調查(通訊員賴嘉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