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更是激勵新一代青年奮進的燈塔。
2025年暑期,安慶師范大學數理學院“青・行知”數理學院“科學家精神”暑期社會實踐團,奔赴黃山市,以“科學家精神進校園”為主題,開展“三下鄉”活動,在黃山市圖書館與屯溪二中的土地上,書寫青春與科學精神交融的故事。
問卷研磨,勾勒認知輪廓 6月30日,黃山市圖書館里,實踐團成員們開啟“頭腦風暴”。為精準捕捉高中生對科學家精神的認知,團隊分工協作,從問題邏輯打磨到問卷發布渠道規劃,反復推敲。“這不僅是一份問卷,更是打開高中生科學家精神認知世界的鑰匙。”隊長程希恩說道。后續通過社交平臺、高中渠道發布電子問卷,回收的176份有效問卷,如同一幅“精神地圖”,呈現出高中生對愛國、創新、求實等科學家精神核心內涵的理解,也為后續活動錨定方向。
圖為調查問卷的部分樣例。梁景皓 供圖
校際對接,洞察教育生態 7月1日,實踐團走進黃山市屯溪二中。數據分析環節,成員們運用專業工具,梳理問卷結果:超九成學生認可科學家精神對社會與個人的價值,卻有超三成在踐行上“卡殼”,“不知如何踐行”“缺乏環境條件”成為主要阻礙。與校方對接中,團隊深入了解校園科學教育氛圍,為實地考察、采訪筑牢基礎,恰似為探索科學家精神校園傳承,搭建起“認知-實踐”的橋梁。
圖為隊員們在校園內的合影。張欣玥 供圖
實地探訪,聆聽青春聲音 7月2日,屯溪二中的校園里,實踐團開啟“沉浸式”考察。文化建設走訪中,校園里的科學宣傳欄、實驗室,成為科學家精神培育的“微縮場景”;學生采訪時,成員們帶著問卷疑問,與高中生對話。“原來科學家精神不只是宏大敘事,也藏在日常求知里!”一位同學在交流后感慨。答題獎勵與科普同步推進,鄧稼先等科學家的故事化作“精神火種”,在青春心靈中播撒,讓科學精神不再“遙遠”。
圖為隊員在向屯溪二中的學生進行采訪。程希恩 供圖
科普賦能,點燃傳承火焰 7月3日,實踐團變身“科學精神傳播者”。整理采訪、問卷資料后,校園科普講座拉開帷幕。從科學家事跡分享到精神內涵解讀,互動交流中,高中生眼中的“好奇光”愈發明亮。“就像鄧稼先為國防事業隱姓埋名,我們也能在學習里堅守‘求實’,這就是科學家精神的傳承!”一位同學的發言,恰似星火,點亮校園傳承科學精神的夜空,讓“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信念,在青春話語中傳遞。
圖為隊員們在向屯溪二中的同學科普科學家精神相關知識。程璽羽 供圖
從圖書館的思維碰撞,到校園里的實踐深耕,安慶師范大學“青・行知”數理學院“科學家精神”實踐團以行動為筆,書寫科學家精神傳承的青春篇章。正如科學家精神跨越時代,這份青春實踐,也將化作點點星光,照亮更多青年奔赴科學與理想的征程,讓“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精神火種,在校園沃土持續燃燒,點亮未來科學之路。(作者:程希恩 程子軒 程璽羽 琚小帆 汪思悅 梁景皓 通訊員:張欣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