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學7月11日訊(通訊員 李欣妍)2025年7月11日,佛山大學“百千萬工程”突擊隊——“醫暖山湖”實踐團走進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走訪千年古村金林水鄉與特色產業村酒香文化村(官圩鎮沖源村),通過實地探訪和深入交流,記錄傳統與現代交織下的鄉村振興生動實踐,感受嶺南鄉村的獨特魅力與發展活力。
一、金林水鄉:觸摸千年水鄉文化根脈
擁有1700多年歷史的金林水鄉,是嶺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實踐團成員漫步青石板路,探尋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村內聚居著12個姓氏,其中400余孔姓村民為孔子第58代后裔,“耕讀傳家”的傳統綿延至今。抗戰時期肇慶中學遷址于此,國畫大師黎雄才執教的故事,更為古村增添了文化厚度。“當年黎先生就在這古榕樹下教孩子們畫畫。”村民談伯的講述,讓隊員們仿佛嗅到了往昔的“筆墨香”。
金林水鄉獨特的自然與建筑景觀令人贊嘆。五山環抱,水系發達(金林河、吉崗河、雙圳水、北秀湖、上林塘),90座明清古民居與9座古祠堂錯落有致。精美的木雕“花鳥蟲草”、壁畫“二十四孝”故事、保存完好的長壽門、太里門等閣樓式城門,以及青石板上深深的車轍印痕,共同構成了一部“立體的嶺南民俗志”。“走在村里,像翻開一本立體的嶺南民俗志。”實踐團成員陳婉嘉說,隊員們用鏡頭記錄下古民居的“三進三間”格局、古井的榫卯結構井欄。

圖為金林水鄉壁畫。佛山大學醫暖山湖實踐團宣傳組攝
二、酒香文化村:一壇米酒里的產業振興路
與金林水鄉的古樸厚重不同,官圩鎮沖源村以“酒香文化村”聞名。甫一進村,橙黃民居整齊排列,家家戶戶門前陳設著釀酒陶壇,墻上的“把酒話桑麻”“醉里乾坤大”等詩句,瞬間將人帶入濃郁的酒文化氛圍之中,宛如一處群山環抱的“酒香桃源”。

圖為酒香文化村。佛山大學醫暖山湖實踐團宣傳組攝
實踐團重點探訪了當地冼氏酒坊。負責人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其米香型白酒的獨特工藝:精選優質大米和山泉水,經浸泡、蒸熟、晾曬后拌入祖傳酒曲,入缸糖化發酵五十天,蒸餾時“掐頭去尾”取中段酒液,最后入陶壇陳釀。釀出的米酒清甜爽口,米香淡雅,入口綿柔,回味甘潤,深受市場歡迎。這一傳統工藝,正成為驅動村莊產業振興的重要引擎。

圖為三下鄉隊員與當地冼氏酒坊老板交談的照片。佛山大學醫暖山湖實踐團宣傳組攝
三、雙村輝映:共繪振興畫卷
金林水鄉與酒香文化村,一“古”一“新”,氣質迥異卻殊途同歸,共同勾勒出德慶鄉村振興的清晰路徑:金林水鄉堅守“文化保育”,遵循“修舊如舊”原則修復古建,守護歷史文脈;酒香文化村則致力于“產業煥新”,讓傳統米酒釀造工藝在新時代綻放活力。
實踐團負責人龐夢芝在總結時表示:“金林水鄉的‘守’與酒香文化村的‘變’,都是對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承與創新。年輕一代帶著新思維回到鄉村,激活沉睡的老資源,這正是‘百千萬工程’在基層的生動寫照。”正如隊員們在實踐日志中所感:“鄉村的魅力,在于它既留住了‘從前慢’的韻味,又生長著‘向未來’的蓬勃活力。”金林水鄉的青磚黛瓦與酒香文化村的歲月醇香,共同繪就了德慶鄉村振興的動人畫卷,等待著更多人去發現和品味這份獨特的傳統與現代交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