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漢中紅色文化的創新與傳承現狀,陜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賡續秦巴星火云筑老區新生——陜南紅色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與創新利用實踐團”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團隊先后走訪勉縣武侯鎮鎮政府及蓮水小區,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與當地干部群眾展開深入交流,并重點采訪了多位老干部、老黨員,傾聽他們講述與紅色文化的不解之緣。此次實地調研讓團隊成員在數據收集與口述歷史中感受紅色文化的溫度,在實地觀察與深入思考中探索文化傳承的新路徑。
圖為實踐團成員發放調查問卷。王羅玥供圖
調研首站設在武侯鎮鎮政府,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團隊向鎮干部、青年黨員等發放了精心設計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涵蓋"漢中紅色文化認知度"、"傳承方式滿意度"以及"創新需求方向"三個核心維度。受訪者認真填寫問卷,特別是青年黨員在傳承與創新方面表達了強烈共識,他們表示要以身作則,銘記歷史,積極探索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有效路徑,推動漢中紅色文化永續發展。
圖文實踐團成員與青年干部合影。廖欣伊供圖
在社區干部的陪同下,團隊成員深入走訪了多位老黨員老干部的家庭。有著50年黨齡的杜水生同志深情回憶道:“我將大半生奉獻給了黨的事業,親眼見證了紅色文化對漢中發展的深遠影響。年輕人更應該肩負起傳承和發展漢中文化的重任”。其他老黨員和老干部一致認為:青年群體在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們呼吁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采取多種形式吸引更多青年積極參與到這項意義重大的事業中來。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老黨員杜水生合影。廖欣伊供圖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青春力量接力賡續。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用腳步丈量文化傳承的深度,用實際行動踐行青春使命。隊員們紛紛表示,將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強化思想覺悟,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于武侯鎮鎮政府前合影。王羅玥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