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百千萬工程”關于深入基層、精準服務的號召,7月9日上午,廣東財經大學“蒲策”傳音實踐團廣州七隊走進番禺區基金會,通過實地訪談深入了解區域資助政策,為后續助力基層發展積累一手資料。
深入訪談:解碼區域資助體系核心內容 訪談中,基金會負責人馮先生圍繞區域資助體系的構建背景、核心目標及實施路徑展開詳細介紹,重點解讀了三大核心項目:困難學生助學金、學生重大疾病資助金、教師重大疾病資助金,政策細節上也提及了申請條件、審批流程及資金使用規范等關鍵內容。“這些政策的制定始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既要解決急難愁盼,也要為長遠發展鋪路。”負責人的話語中,既體現出對政策落地實效的關注,也傳遞出扎根基層、服務民生的初心,讓“蒲策”傳音實踐團廣州七隊成員對政策制定的底層邏輯有了初步認知。
“蒲策”傳音實踐團廣州七隊成員聚焦政策實施中的具體案例,就資助資金如何精準對接需求、如何擴大政策知曉度等問題與負責人深入交流。通過列舉番禺區培蘭小學一名患惡性腫瘤的學生獲重大疾病資助金、持續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接受治療的實例,負責人生動展現了政策在緩解困難師生急難愁盼中的作用,讓團隊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實踐邏輯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為“蒲策”傳音實踐團廣州七隊后續開展政策宣講、需求對接等工作提供了鮮活素材。
圖為實踐團廣州七隊與基金會工作人員座談交流(張鎵欣 供圖)
實踐感悟:政策背后是群眾期盼與責任擔當 此次訪談讓“蒲策”傳音實踐團廣州七隊成員深刻感受到,區域資助政策不僅是資金支持的“橋梁”,更是統籌資源、凝聚合力的“紐帶”。“以前覺得政策是抽象的條文,現在才明白每一項規定背后都連著群眾的期盼。”一位成員感慨道,這也讓團隊更堅定了以專業所學解讀政策、傳遞民生需求的決心。
圖為實踐團廣州七隊與基金會工作人員合影(張鎵欣 供圖)
錨定方向:以實際行動助力基層服務落地 作為“百千萬工程”實踐的重要一環,此次訪談為“蒲策”傳音實踐團廣州七隊后續參與基層服務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實踐參考。接下來,團隊將依托自身平臺,結合訪談中掌握的資助政策細節與基層實際情況,從提升重大疾病資助金的普及度、協助完善資料申報流程等具體工作著手,為番禺區有需要的困難師生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