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命脈,民俗文化則是其中鮮活且接地氣的部分。近日,武漢晴川學院計算機學院筑夢新翼團的兩位老師與六名學生走進陽新縣文化館民俗展廳,開啟探尋陽新民俗文化魅力的奇妙之旅。
農耕文化:勤勞鑄就的歲月詩篇
踏入農耕文化展區,仿若穿越回“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農耕時代。展柜里的農具,承載歲月痕跡與先人智慧,是陽新農耕文化的鮮活見證。那把銹跡斑斑的犁鏵,靜靜地躺在展柜中,卻仿佛在訴說著它曾經在田間翻土的艱辛。它見證了農民們春種秋收的忙碌,見證了土地從沉睡中蘇醒到孕育出豐碩果實的全過程。還有那架古樸的水車,它的木質結構雖已有些陳舊,但依然能讓人想象到當年它轉動時,將河水引入田間,滋潤著莊稼的場景。
展區還有諸多精巧農具。小巧的鋤頭,是除草、松土的得力幫手。烈日下,農民手持鋤頭翻動土地,拔除雜草,為作物創造良好生長環境。其刃口鋒利,木質手柄經精心打磨,握感舒適穩固。彎彎如月的鐮刀,在收割季節大顯身手。金黃麥浪中,農民揮舞鐮刀,快速割下麥穗,“唰唰”聲似豐收贊歌。這些農具不僅是生產工具,更是陽新人民勤勞奮斗的象征,記錄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彰顯著農耕文化的深厚底蘊。農耕時代,陽新人民憑借簡單工具與大自然不懈斗爭,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他們順應天時,依季節安排農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個環節都蘊含智慧與經驗。每件農具的用途與使用方法讓我們仿若看到陽新先民田間辛勤勞作的身影。農耕文化是陽新文化的根基,孕育了陽新人民的堅韌勤勞,是寶貴精神財富。這些普通農具支撐起一代代陽新人的生活,鑄就獨特農耕文化,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更在精神層面培養了陽新人民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品質,讓這片土地充滿生機活力。
飲食文化:舌尖上的器具之美

陽新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飲食文化展區豐富的展品展現著當地獨特風貌。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傳統飲食工具。古樸的石磨,由上下兩個圓石盤組成,上盤有小孔用于倒入谷物。電力未普及時,人們人力推動石磨將谷物磨成粉制作面食,粗糙紋理見證無數次研磨的辛勤,承載著家庭團聚共享美食的溫馨。精巧的竹制蒸籠,層層疊放,蒸汽裊裊升騰,仿佛能聞到蒸出糕點、包子的香氣,竹制材質環保且賦予食物獨特清香。
日常飲食用品也別具特色。精美的陶瓷碗碟,繪制著陽新當地花鳥、山水圖案,色彩鮮艷、栩栩如生,不僅是盛放食物的器具,更是藝術的載體,體現著陽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木質的筷子,經精心打磨,光滑圓潤,握感舒適自然,在中國飲食文化中承載著團圓、和諧的美好寓意。
婚俗文化:人生儀禮中的吉祥象征

婚姻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陽新地區的婚俗文化承載著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許。在民俗館的婚俗展區,通過實物、場景復原與圖文展示,我們得以聚焦傳統婚俗中最具象征意義的“花轎”與“床具”,感受其中蘊含的匠心與祝福。
花轎是陽新傳統婚俗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也是女方出嫁時最引人注目的“移動宮殿”。展區內陳列的一頂清代花轎,木質轎身以櫸木制成,表面雕刻著精美的“百鳥朝鳳”“花開富貴”圖案,每一處紋路都透著工匠的巧思。轎頂覆蓋著大紅色的綢緞,四周垂掛著彩色流蘇,隨著光線移動,流蘇輕輕搖曳,仿佛還能看到當年新娘坐于轎內,伴著鑼鼓聲緩緩前行的熱鬧場景。
花轎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婚姻莊重的象征。女方家對花轎的講究極多——轎身必須為全新制作,寓意“新人新氣象”;雕刻圖案需選吉祥主題,如“龍鳳呈祥”象征婚姻美滿,“麒麟送子”寄托早生貴子的期盼。迎親當日,花轎需由四位健壯青年抬行,途中經過村莊時,路人會自發向轎內撒喜糖、拋花瓣,共享這份喜悅。婚房中最核心的物件,當屬那張精心布置的婚床。展區復原的陽新傳統婚房內,一張朱紅色的木質雕花床尤為醒目。床架以櫸木或楠木制成,床頭雕刻著并蒂蓮、鴛鴦等圖案,象征“夫妻恩愛、永不分離”;床欄上則裝飾著“百子圖”或“五福臨門”的木雕,寓意“多子多福、生活富足”。床品選用大紅色的綢緞,表面繡著金色的“囍”字或牡丹花紋,既喜慶又富貴。
從花轎到床具,陽新婚俗文化通過一件件具象的物件,將抽象的情感與祝;癁榭捎|可感的儀式。這些傳統不僅是對婚姻的重視,更是對家庭、親情與美好生活的傳承與寄托。
陽新采茶戲:舞臺上演繹的鄉土風情

“采茶舞步輕盈轉,戲韻悠揚繞耳邊。”陽新采茶戲是當地傳統戲曲劇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
在采茶戲展區,通過視頻資料和實物展示,我們了解了其發展歷程和表演特點。陽新采茶戲起源于民間采茶歌和采茶舞,經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獨特表演風格。其唱腔優美動聽,旋律婉轉悠揚,富有生活氣息。表演時,演員身著鮮艷戲服,通過生動動作和表情,將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館場內播放的經典采茶戲表演視頻讓我們如癡如醉。陽新采茶戲是陽新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反映了當地風土人情和社會生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我們都希望能現場觀看一場采茶戲表演,親身感受其魅力。
感悟與傳承:讓民俗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參觀結束后,我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次陽新縣博物館民俗館之行,讓我們對陽新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民俗文化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精神標識,記錄著歷史變遷和社會發展,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在當今社會,隨著現代化進程加速和外來文化沖擊,許多民俗文化正面臨失傳危險,傳承和保護民俗文化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肩負著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要從自身做起,積極學習和了解民俗文化,將其融入生活。同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民俗文化進行創新和發展,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