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活動由長沙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數聚鄉村·智治基層”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發起,聚焦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電子設備使用難題和信息安全防范意識薄弱問題,開展“能修設備、能講知識、能防詐騙”的三位一體服務,助力信息技術更好服務基層群眾。
“我的電腦老是卡,正好看到你們可以現場檢查,就趕緊拿來了。”一位阿姨開心地說。志愿者立刻上手處理,檢查系統、優化啟動項、清理垃圾,耐心講解日常維護方法。十幾分鐘后,阿姨的電腦煥然一新,操作流暢如初。她感慨地說:“現在的大學生不僅懂技術,還熱心又有耐心,真棒!”
圖為志愿者正在為青少年講解反詐知識。
在另一邊的展位,幾位小朋友圍著展板,聽志愿者講述“AI換臉”“虛假紅包”“釣魚鏈接”等真實詐騙案例。“小朋友們,如果陌生人發紅包鏈接,你們會點嗎?”“不會!”孩子們異口同聲。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增強了識騙防騙意識,也讓家長們連連稱贊:“這才是真正的‘暑期補課’!”

圖為居民認真填寫反詐知識問卷。
為了更加全面了解群眾對詐騙的認知,志愿者團隊還設計了簡明實用的問卷,涵蓋生活中常見的詐騙手法與應對方法。許多居民認真填寫,一邊答題一邊向志愿者咨詢反詐技巧。一位填寫問卷的大姐動情地說:“現在詐騙太多了,幸好你們來教我們,以后遇到也不會慌了。”

圖為問題得到解決后居民露出欣慰笑容。
活動中,團隊還為不同年齡群體設計了防騙小貼士卡片、手機清理教程等資料,方便居民帶回家閱讀學習。“你們不僅幫我修好了手機,還教會了我怎么預防詐騙,真的太感謝了!”一位提問的大姐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也為這次“技能擺攤”畫上了最溫暖的注腳。
“技術不只是寫代碼、搭平臺,更應該走出實驗室,服務社會、回應現實。”一位志愿者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實踐,把信息技術的力量和溫度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
這不僅是一次技能服務的“快閃擺攤”,更是一次高校青年將所學轉化為社會責任的生動體現。在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夏夜,技術與公益的火花悄然點亮街頭,也點亮了群眾心中的“安全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