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煙臺大學"煙育菏夢"支教隊在聊城市東阿縣魚山鎮綜合文化站開展教學活動,旨在通過基礎課程與特色活動相結合的方式,為鄉村兒童提供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上午8時30分,五年級英語課準時開始。支教隊成員劉舒涵采用傳統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學習第三模塊單詞。通過領讀、跟讀、分組讀等形式,確保每位學生掌握正確發音。課文講解環節,老師逐段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為鞏固學習效果,老師精心設計練習題,學生們認真作答,老師則耐心指導糾錯。這種扎實的教學方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

圖為支教隊員為學生們講解英語習題。李健哲 供圖
語文課上,支教隊員馬欣欣選取三首經典古詩開展教學。學習《蟬》時,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居高聲自遠"的意境;講解《示兒》時,通過講述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陸游的愛國情懷;賞析《題臨安邸》時,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詩歌的深刻內涵。學生們專注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在誦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之美。
數學課上,支教隊隊員張耀文教授"圖形的旋轉"這一知識點。老師用自制的簡易教具進行演示,讓學生直觀理解旋轉的概念。在練習環節,老師從簡單圖形入手,逐步增加難度,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學生們在練習本上認真繪圖,老師則細心批改指導。這種注重基礎的教學方法,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圖為支教隊成員為五年級小學生講解數學。李健哲 供圖
下午第一節課,支教隊隊員帶領學生體驗圖形化編程。雖然設備有限,但老師耐心指導,學生們認真學習。通過Mind+軟件,學生們成功制作出會翻跟頭的"慧慧"小人,當第一個動畫效果呈現時,孩子們臉上洋溢著成就感的笑容。這種寓教于樂的編程體驗,為鄉村孩子打開了認識科技世界的大門。

圖為支教隊成員帶領學生進行初步編程體驗。李健哲 供圖
最后一節課,支教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跳大繩活動。從單人跳到多人協同,學生們在歡聲笑語中鍛煉身體,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這種簡單而有效的體育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體質,也為一天的學習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圖為同學們在支教隊員的帶領下跳大繩。李健哲 供圖
本次教學活動在知識傳授方面,夯實了學生的學科基礎;在文化傳承方面,培養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在能力培養方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在身心健康方面,促進了全面發展。支教隊長韓增睿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樸實而有效的教學方式,為鄉村孩子的成長播下希望的種子。"
當地文化站站長深有感觸地說:"支教活動不僅帶來了知識,更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對鄉村教育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煙育菏夢支教隊的隊員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教育的力量,為鄉村兒童的成長貢獻著自己的智慧與熱情。(通訊員 馬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