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央,驕陽似火。7月9日,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筑夢仲夏,童心綻放”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西安市未央區常青社區,以知識為筆、以情懷為墨,為社區兒童繪制出一幅融教育性、實踐性、趣味性于一體的成長畫卷。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高校服務社會的生動注腳,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在少年心間播撒下愛國愛黨的種子。
晨光初照,實踐團成員已化身“成長引路人”。上午9時30分,社區活動室里,一場別開生面的課業輔導溫暖開場。志愿者們俯身傾聽孩子們的困惑,以深入淺出的講解、寓教于樂的方式,幫助他們突破知識難點。從數學題的邏輯推演到語文課文的意境解析,志愿者們用耐心與專業,讓學習的樂趣在互動中悄然生長。
圖為志愿者給孩子輔導作業.王佳悅 供圖
隨后,胡鈺軒老師以“紅色紀念日不能忘”為主題,開啟沉浸式黨史教育課堂。她以時空為軸,串聯起五四運動、建黨偉業、抗戰烽火等重要歷史節點,用童趣盎然的語言講述革命先輩的奮斗故事,將“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等紀念日背后的精神密碼,轉化為孩子們聽得懂、記得住的鮮活記憶。課堂尾聲,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親手制作黨徽、裁剪紅色剪紙。稚嫩的指尖在彩紙上翻飛,一枚枚熠熠生輝的黨徽、一幅幅飽含深情的剪紙作品,成為他們向革命先輩致敬的獨特方式。
圖為小朋友展示制作的黨徽作品。王佳悅 供圖
午后的“祖國旗幟在我心”主題課程,由吳燕老師帶領孩子們開啟視覺與精神的雙重探索。課堂上,國旗的莊嚴、黨旗的神圣、團旗的昂揚、軍旗的威武依次鋪陳,吳老師通過對比講解、互動問答,讓孩子們深刻理解每一面旗幟所承載的歷史使命與精神內核。在實踐環節,志愿者與孩子們通力協作,將對祖國的熱愛傾注于國旗制作之中。當孩子們高舉親手完成的國旗,齊聲喊出“我愛祖國”時,熾熱的愛國情懷在活動室中激蕩回響。
圖為小朋友正在制作國旗。王佳悅 供圖
活動尾聲,志愿者們在常青社區的陽光下定格合影。此次實踐,既是高校學子踐行“三下鄉”精神的生動實踐,也是新時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的有力見證。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筑夢仲夏,童心綻放”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長呂佳博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校社聯動,創新實踐形式,讓青年力量在基層服務中閃光,讓紅色薪火在童心接力中永續。”
圖為志愿者在孩子們放學后課程總結。王佳悅 供圖
從課堂到手工,從知識傳遞到精神浸潤,這場充滿溫度與深度的實踐活動,不僅為社區兒童帶來知識與歡樂,更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深深植入少年心田。青春與童心的碰撞,知識與情懷的交融,正譜寫著新時代“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動人篇章。(通訊員 宋雯玥 王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