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實踐行:探秘文家壩礦業的“智慧運輸密碼”
貴州文家壩礦業有限公司,作為織金的煤礦企業,一直致力于煤炭資源的開采挖掘,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在2025暑假“三下鄉”實踐活動中,來自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黔炭π•智礦探索”實踐隊走進貴州文家壩礦業有限公司參觀了煤炭從開采出來到運輸出去的整個流程。

7月13日實踐隊探訪貴州文家壩礦業有限公司,實地考察礦區的運輸中心,負責人介紹到文家壩礦業主要采用皮帶輸送機進行煤炭運輸。其中,文家壩一礦儲煤大棚運輸皮帶經技術建設后,運輸能力有效的提升,滿足了礦井產能提升的需求。

地面運輸方面,公司儲煤車間內傳送帶不停運作,將煤炭運往儲煤場或裝車點。廠房前,鏟車來回穿梭,大貨車進進出出,將一車車煤炭運往幾十公里外的織金火電廠,每天運往電廠的煤炭達6000噸左右,為電廠提供了穩定的燃料供應,保障了電力生產。除塵方面,地面儲煤場設有封閉棚架結構和噴霧灑水裝置,并采取加蓋蓬布、控制裝載量等措施來減少揚塵。外部運輸上,文家壩礦業有限公司具備較為便利的交通條件。

文家壩礦業公司的創新實踐,以技術優化運輸體系,既保障了能源穩定供應,也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動力,其實踐也為“智慧礦山”建設提供了生動
作者:謝洋 黎傅豪 李得剛 羅朝琨 吳家學 來源: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