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夢飛天使志愿服務隊”奔赴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羅源縣松山鎮畬族八井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深度探訪畬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實踐隊員切身感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脈絡。
溯源畬鄉:村史館里見傳承 八井村黨支部書記熱情迎接,在村史館為隊員揭開民族記憶。書記耐心詳述“八井”村名源于明代陳顯伯與宋代至清代所挖的八口古井;闡釋畬族“大分散、小聚居”的遷徙史。當講到畬民“刀耕火種”的拓荒精神與“盤藍雷鐘”四大姓源流時,展柜內清光緒年間的《畬族祖圖》摹本成為鮮活教材。
非遺鑒珍:三館合一蘊瑰寶 在集“省級非遺展示館”、“畬族民俗館”、“技藝傳承館”于一體的文化綜合體展館,濃縮了獨特精髓:婚俗文化區以花轎、嫁衣、鳳凰冠等實物,生動折射出畬族傳統婚儀特色;服飾技藝廳則聚焦精美鳳凰裝,其融合“苧布織造”與“彩帶編織”兩項非遺的精湛工藝令人嘆服。
八井拳傳承展區通過省級非遺的武術器械與拳譜,有力展現了畬民世代相傳的尚武精神;黨支部書記特別向指導老師與隊員們介紹了“樣式雷”——這一設計過故宮、頤和園的世界級建筑世家,以“精益毫厘”的畬匠精神,將中華屋宇的哲學與美學推向巔峰。這些區域共同勾勒出畬族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圖景。
醫藥尋根:護理人的文化自覺 在畬藥展區,隊員們尤為專注。《畬族驗方集》手抄本、竹制刮痧板、草藥熏蒸器等藏品引發熱烈討論。畬藥寶庫內陳列的200余種青草藥標本,是畬族“食藥同源”民族智慧的有力見證。據黨支部書記介紹,畬族醫藥中的痧癥療法和六神經絡骨通藥制作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六神經絡藥浴”“青蒿治瘧方”等傳統智慧,與現代護理理念形成跨越時空的對話,為民族醫藥融入健康服務提供新思路。
青春誓言:丈量鄉土的文化賦能之旅 在“三下鄉”的火熱實踐中,夢飛天使志愿服務隊以文化自信鑄魂,借專業素養礪行:深挖畬族文化富礦,淬煉調查能力;融通古今知識譜系,鍛造創新實踐本領;體悟多元一體文明,筑牢民族團結根基。青春腳步丈量山河,知行合一踐行誓言,以文化薪火點燃鄉村振興希望,澎湃青春動能共繪民族復興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