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余韻是過往的回響
青春的喧囂如潮水般退去,留下的不是空寂,而是悠長的余韻。這余韻,并非是刻意封存的紀念,而是過往記憶在深谷中,不經意間激蕩出的回想。
九月,一個初秋的傍晚,因為種種原因推遲到校的我獨自拉著沉重的兩大件行李走在陌生的校園道路上。路兩旁微微泛黃的銀杏葉在一陣陣風的照料下沙沙作響,著急趕路的風里也似乎帶著若有若無的桂花清香,三三兩兩的學生結伴,或許是好友也或許是室友,總歸是相互認識,她們手挽著手打打鬧鬧的往目的地走去。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學校,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揣著憧憬的心情環顧四周,也許陌生的環境總是會讓人心生不安吧,我默默想著的同時拉著行李緩慢地往前走。
終于,跟著導航走到了可能要住四年的學生宿舍樓。抱著忐忑的心踏進樓里,隨著領路的宿管阿姨來到管理室,拿到房間鑰匙之后剩下的便只是自己的事了。走到房間,推開門發現屋里有人,且令人驚喜的是所有舍友都在,這便是來自天南地北的我們六個年輕人的初次相見了,雖然平凡、無波無浪,但回想起來卻又滿是溫馨。我羞澀的和她們打了招呼,小心翼翼的作了簡短的自我介紹,隨后便去整理行李了。如同交響樂輕柔的序曲,每句話語如音符般帶著對未知的期許緩緩推開了我大學生活的大門。
伴著清晨的薄霧與朝露,稀稀疏疏的學生們走進了教學樓。來到上課的教室,既緊張有興奮。老師于講臺上清脆的講課聲如鋼琴聲牢牢吸引住了我,與中學時代的課程極其不一樣的上課方式使我仿佛看到魔法般,新穎又有趣,直至下課還意猶未盡。
然而,大學的生活節奏很快,上課、比賽、完成小組作業、參加活動、開會等等,為了學業成績,很多事情不得不要求自己去完成,因此閑暇時間變得尤為可貴,初到校時的喜悅就像是一個輕松愉快的夢境。時間太少,忙碌的事情太多,所以圖書館或者空教室成為了我們最為熱衷的排練廳。我們在這里大聲討論、備戰考試、撰寫文章等等。在這奮斗過的日日夜夜,如同青春交響曲中不可或缺的聲部。
不和諧的存在如同走調的單簧管,在完整的樂章中突兀刺耳。大四這年,因為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導致對很多事情失去了興趣,在情緒與情緒之間來回跳躍的我身心俱疲。該怎么調整自己呢?輾轉反側的夜里我突然想起初到學校時勉勵自己的一句話“成為不一樣的自己”。望著自己稚嫩的筆跡,以及變得更加堅毅的面容,我突然釋懷了,“不一樣的人”不就是在對于犯錯容忍度高的大學時光里造就獨特的自己嗎?換個方向思考,既然對大部分東西失去興趣那可以干小部分感興趣的事啊!萬一達成新的成就、發現新的自己該多么令人愉悅!短暫的心理難題就像反復開放又枯萎的花朵,欣賞花的人會出現不同,但四季輪轉,花一直都在,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時間節點欣賞花,也許會看到它不尋常的美。
當時只道是尋常。時間匆匆飛逝,那些我們度過的白天與黑夜,那些夾雜著迷茫、躁動與熱情的日子,在歲月的沉淀下,漸漸剝離出粗糲的外殼,顯露出溫潤的光澤。它們不再是一連串的線性事件,而是交融成一種氛圍,一種調性,一種以青春為底色的余韻。
這余韻,是過往投遞給今日的一封書信,我們在不斷的回想中翻閱,每一次都能讀出新意。它提醒著我們,曾經那樣熱烈地活過、愛過、夢想過。而這綿長的回響本身,便是對那段無悔年華最好的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