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煙火,揉在面里裹在湯中
西安的美食,從來不是精致的擺盤能框住的,是城墻根下的煙火氣,是案板上揉了千百遍的筋道,是老瓷碗里飄出的臘汁香。
清晨的回民街還沒被游人擠滿,巷口的胡辣湯攤已經冒起了熱氣。黑瓷大碗里,牛肉塊、土豆丁、黃花菜在濃稠的湯里翻滾,淋上一勺現炸的辣椒油,紅亮的油花浮在表面,吸溜一口,胡椒的辛香混著肉香直沖鼻腔,暖意在喉嚨里打個轉,順著食道落到胃里,瞬間驅散了清晨的微涼。
走到街口,臘汁肉夾饃的鋪子前總排著隊。老師傅戴著白帽,用刀背敲著案板,將燉得酥爛的臘汁肉剁碎,肥瘦相間的肉裹著濃郁的湯汁,塞進剛烤好的白吉饃里。饃的外皮焦脆,咬開時會掉渣,內里卻松軟,肉汁滲進饃的紋理里,咸香中帶著一絲回甜,肉燉得入口即化,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一口下去,饃的焦香和肉的醇香纏在一起,是西安最樸實的味道。
而褲帶面,是西安人骨子里的豪爽。寬寬的面條像腰帶,在沸水里煮得筋道,撈出來澆上油潑辣子、蒜末、醬油,再撒一把蔥花,熱油一潑,“滋啦”一聲,香氣炸開。用筷子挑起面條,裹滿紅油,送進嘴里,面條筋道有嚼勁,辣子的香辣混著面的麥香,吃得額頭冒汗,卻停不下筷子。
還有羊肉泡饃,得自己動手掰饃才夠味。把烙餅掰成黃豆大小的碎塊,后廚師傅接過碗,澆上熬了整夜的羊骨湯,放上煮得軟爛的羊肉,撒上粉絲、蔥花、香菜。湯鮮醇濃厚,饃吸飽了湯汁,軟而不散,羊肉嫩而不膻,一口湯一口饃,是老西安人冬日里最熨帖的慰藉。
西安的美食,就像這座城一樣,藏著歷史的厚重,也藏著人間的溫暖。一碗面,一個饃,一口湯,都是西安人把日子過成詩的模樣,也是異鄉人舌尖上的鄉愁。
散文隨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