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砼”心同行志愿服務支教小隊的志愿者們帶領鄉村留守兒童走進傳統文化的世界,通過手工折紙與書法啟蒙,讓傳統技藝與翰墨書香在童心中生根發芽。
巧手生花,折剪童心 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教室,二十幾個小腦袋正湊在一起,專注地擺弄著手中的彩紙。在志愿者們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將彩紙對折、壓痕、塑形,每個動作都透露出求知的渴望,每雙眼睛里都充滿了對折紙的好奇。志愿者們穿梭其間,時而彎腰示范,時而輕聲鼓勵,將手工折紙的魅力一點一點傳遞。
剪紙課上的“囍”字則添了份喜慶。彩紙鋪開,孩子們跟隨志愿者的講解,一筆一畫認真勾勒著“囍”字的輪廓。隨著剪刀在紙間游走,每個人都屏氣凝神地沿著線條裁剪,生怕剪壞自己了作品。當一個個歪歪扭扭的“囍”字從紙上躍出時,大家便會舉著自己的成果互相展示,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筆墨傳情,書寫成長 午后,墨香彌漫課堂。志愿者們以“寫好名字”為起點,引導孩子們感受漢字的結構之美。從最基礎的握筆姿勢開始,孩子們在志愿者指導下一步步調整握筆姿勢,直到找到最標準的執筆法。米字格紙上,他們專注地按照“橫平豎直,撇捺舒展”的基本原則一遍遍練習。掌握基礎后,志愿者便開始帶領孩子們探索筆鋒的奧秘:起筆輕頓、行筆均勻、收筆回鋒。課程尾聲,孩子們已能工整書寫姓名,高年級學員更是提筆臨摹了《風》《京師得家書》等詩作。雖然孩子們筆觸尚顯生澀,但每個人都凝神靜氣,這或許就是筆墨的魅力。
結語 折紙的翻動聲、剪紙的咔嚓聲、筆劃過紙張的沙沙聲,交織成了今天課堂上最動人的旋律。一張紙,承載的是千年智慧的折疊;一支筆,書寫的是文化血脈的延續。今日的課堂,不僅是手藝與書法的傳授,更是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種子。明日,我們將繼續與童心同行,在傳統與創新的交融中,見證更多成長的可能。(廈門大學:"砼心同行"志愿服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