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至2025年7月13日,東南大學“醫心鄉伴·醫心彝意”實踐團奔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東城小學,開展為期八天的“醫心鄉伴·醫心護苗”主題支教活動。
實踐團由東南大學醫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學院等13名同學組成,深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各項指標,以時代弄潮兒的眼光分析兒童青少年群體中現存的健康隱患。依托醫學專業知識與醫學院老師指導,得益于南華縣教育體育局大力支持,實踐團成員規劃設計開展多項醫學主題課題,圓滿完成支教任務。
抵達南華縣當天,實踐團便投入到緊鑼密鼓的課程準備中。
7月6日,“醫心鄉伴·醫心護苗”暑期夏令營正式開營。開營儀式上,50名學員領取“健康手冊”記錄學習進程。首日課程借助人體模型定位器官結構,開展“身體王國探秘”互動教學,系統建立人體基礎認知體系。
(圖片1.開營儀式&身體王國奇遇記)
7月7日,學員操作專業顯微鏡觀察手部細菌樣本,識別球狀、鏈狀等微生物形態。課程包含七步洗手法標準化訓練、顯微鏡模型組裝實踐及植物細胞切片觀測。通過病原體傳播原理講解,強化“接觸傳播”防控意識,培養規范衛生習慣。
(圖片2.細菌追蹤令)
7月8日,實踐團成員解析醫用口罩三層防護結構(防水層、過濾層、吸濕層),指導學員完成獨立縫制,并繪制彝族特色圖案。脊柱課程涵蓋脊椎骨分區認知(頸椎7塊、胸椎12塊)、Cobb角測量實操及“坐如鐘,站如松”體態訓練。結合脊柱側彎病理圖解,強調青少年姿態管理重要性。
(圖片3.彩云口罩小匠人&直脊課堂)
7月9日,實踐團成員系統教授心肺復蘇術(CPR)按壓頻率(100-120次/分)、AED操作流程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利用醫學模擬人開展分組實操,完成胸外按壓深度、人工呼吸比例等技術要點訓練。情景模擬環節檢驗急救響應能力,提升突發事件處置水平。
(圖片4.心肺復蘇課堂)
7月10日,實踐團成員開展多元化健康教育活動,包含傳統養生運動八段錦前四式教學。通過紙飛機心愿傳遞、團體協作游戲等環節疏導心理壓力,《萱草花》音樂療愈課程培養情緒管理能力。
(圖片5.心理健康&八段錦)
7月11日,實踐團成員示范標準眼保健操六節手法,學員分組互評確保穴位定位準確。生理課程教授靜息/運動心率監測技術、血壓計規范操作流程。學員制作《健康監測手冊》,記錄“用眼20分鐘需遠眺”“定期血壓檢測”等家庭健康管理要點。
(圖片6.眼睛保健&血壓檢測)
7月12日,實踐團成員依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解析食物營養分類,開展BMI指數計算教學。運動課程包含跳繩間歇訓練、呼啦圈有氧運動等實踐。學員使用黏土材料制作膳食結構模型,深化“膳食-運動平衡”健康理念認知。
(圖片7.營養膳食&運動平衡)
7月13日,結營儀式展示八段錦團體演練、急救情景模擬等教學成果。東南大學醫學生分享臨床學習經歷,開展“優秀營員”“紀律之星”“積極之星”“健康小衛士”“最佳小組”等榮譽評定。學員提交包含聽診記錄、細胞圖譜的成長日記。
(圖片8.大合照&結營儀式)
結束了8天的支教,南華縣教育體育局與南華縣東城小學紛紛對此次東南大學醫心鄉伴實踐團的表現出具了評價函,并表現出了長久合作的意愿。在夏令營結束后的家長問卷調查中更是獲得了100%的評價滿意度,部分學生向實踐團老師贈送了手工制作的賀卡與信件。
(圖片9.孩子制作的賀卡)
此外,醫心鄉伴實踐團已同步組建新疆、陜西分隊,深入基層福利院與鄉村學校開展健康宣講。未來,醫心鄉伴實踐團將繼續依托專業優勢與學院支持,構建可連續幫扶機制,把“醫心鄉伴”打造成助力基層健康教育的長效品牌。
溪流雖細,終將匯入江海;螢火雖微,亦能照亮深山。這八天的支教讓我們見證了什么叫做“生命影響生命”。當我們用專業知識滋潤這片紅土地時,孩子們也用最純粹的真誠,教會了我們醫者最該珍視的初心——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教育的故事沒有終點,醫心鄉伴支教團將始終高舉教育的火把,照亮每一隅暫未發光的角落。
(圖片10.大合照)
作者:東南大學醫心鄉伴實踐團 朱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