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以全身骨量減少、骨組織超微結構退變為特征,最終導致骨強度降低和骨脆性增加。骨質疏松性骨折是骨質疏松最常見的并發癥,其中多見于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它可導致患者慢性背疼、活動受限,嚴重的可導致殘疾或死亡。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經受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折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中國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率約為6.6%,總患病人數居世界之首;男女患病率之比約為1:(2~3)。我國每年大約有700000例與骨質疏松相關的椎體骨折,且受累的女性多于男性,年齡超過50歲的女性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率為百分之三十,年齡超過60歲的女性脊椎骨折發生率是男性的兩倍。
目前針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椎體強化治療,其目的是防止進一步骨量流失,促進骨折愈合。椎體強化治療能夠快速有效地緩解疼痛并恢復椎體的強度和剛度,而骨水泥在手術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現有骨水泥材料存在不易降解、力學性能與骨不匹配以及生物相容性較差等問題。
近日,蘇州大學李斌、陳嵩團隊提出以β-TCP和MCPM為原料制備出高強度透鈣磷石骨水泥,更換固化劑為檸檬酸鐵銨,將產品壓縮強度最高達到70Mpa,用于患者錐體強化、非承重部位超臨界尺寸骨缺損填充以及承重部位長段骨缺損修復,為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帶來福音。該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知名雜志《生物材料科學》,相關技術已獲專利授權。
據悉,該團隊研制的高強度透鈣磷石骨水泥可以彌補補傳統骨水泥力學強度較低的問題,并且屬于可降解骨水泥,隨著水泥降解新生骨也會隨之長入,極大的解決了磷酸鈣骨水泥面臨的諸多難題。并且與現有的PMMA骨水泥相比,該團隊研發的透鈣磷石骨水泥生物相容性良好,水化后不會產生熱量波動,極大的拓寬了骨水泥的應用范圍。高強度透鈣磷石骨水泥產品的研發、推廣以及臨床轉化成果將為中國高端植入性醫療器械的發展注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