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初冬的暖陽溫柔地灑在合肥市潛山路小學的校園里。這一天,對于這里的孩子們來說,課堂不再是書本上靜止的文字與圖片,而是化作了一場穿越千里、深入神州腹地的奇妙自然之旅。由安徽中醫藥大學“杏林新生代志愿服務隊”精心策劃的“走進國家公園,守護美麗中國”主題科普活動在這里舉行,為小學生們打開了一扇了解祖國生態瑰寶的窗戶。
上午九時,活動在孩子們熱切的期盼中正式開始。(通訊員 任欣欣)
圖為志愿者聆聽小朋友講故事
“移動課堂”:從三江源到熱帶雨林的自然奇遇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國家,有這樣一些地方,它們是國寶的家,是自然的凈土,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國家公園!”志愿者主講人的聲音充滿了感染力。他沒有采用枯燥的講解,而是化身“自然導游”,帶領孩子們“云游”各大國家公園。
當講到三江源國家公園時,志愿者們通過生動的視頻,展現了“中華水塔”的冰川融水匯成江河的壯觀景象,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嘆;介紹大熊貓國家公園時,屏幕上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寶寶引發了全場的歡笑;而當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中“森林之王”的影像出現時,孩子們又屏息凝神,眼中充滿了敬畏。
為了增強互動性,志愿者們設計了“神奇動物在哪里”的競猜環節。“身上有‘黑眼圈’,最愛吃竹子的是誰?”“我知道,是大熊貓!”一年級三班的小朋友搶答成功,獲得了一枚可愛的動物徽章,興奮地向同桌展示。
圖為小朋友舉手回答問題
“杏林”與“生態”:守護生命共同體的初心交融
作為一支來自醫學院校的志愿服務隊,“杏林新生代”在科普中巧妙地融入了醫學與生態健康的理念。志愿者們在介紹武夷山國家公園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時,引申道:“同學們,森林就像地球的‘肺’,而潔凈的水源和空氣,正是我們人類健康最基礎的保障。保護國家公園,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生命健康。”
這一獨特的視角,將“治病救人”的醫學初心與“守護生態”的環保使命緊密相連,讓孩子們在認識自然的同時,也深刻理解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
童心繪自然:孩子們心中的綠色夢想
活動的最高潮是“我心中的國家公園”繪畫創作環節。孩子們拿起五彩的畫筆,在長長的畫布上盡情揮灑想象力。有的畫下了在竹林中嬉戲的大熊貓,有的描繪了在雪原上奔跑的東北虎,還有的畫出了自己與動物朋友們在森林里手拉手的場景。一幅幅充滿童真與創造力的畫作,是綠色種子在他們心中萌芽的最好證明。
“我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老虎,今天我知道了我們國家有專門保護它們的地方。我長大了也想去那里,保護這些可愛的動物!”五年級的李同學舉著自己的畫作,堅定地說道。
潛山路小學陳老師對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樣的科普活動太有意義了!它不僅傳授了知識,更在孩子們心中植入了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種子。志愿者們準備充分,形式活潑,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愛國熱情。”
圖為志愿者跟小朋友們合影
活動結束時,志愿者們向學校贈送了國家公園科普繪本和野生動物圖鑒。服務隊隊長張明表示:“‘杏林新生代’不僅意味著醫學事業的傳承,也代表著守護生命共同體、建設美麗中國的責任。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國家公園這一國家瑰寶,激勵他們成為未來生態文明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冬日雖寒,童心向暖。這次國家公園科普進校園活動,如同一股清新的暖流,在孩子們的心田里澆灌出綠色的希望。相信這顆關于自然與守護的種子,必將隨著他們的成長,生根發芽,最終長成支撐美麗中國夢想的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