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學校關于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號召,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識、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7月2日至7月10日,西華大學應急管理學院“云朵記憶守護”社會實踐隊奔赴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薛城鎮開展以“韌·生計劃——災害記憶賦能”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將應急管理知識與青春熱情播撒在鄉村熱土。
考察現狀,科學助力
7月2日,在當地居民的帶領下,實踐隊成員深入薛城鎮街頭巷尾,開展應急安全實地考察。隊員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系統排查了邊坡防護網、消防設施、堤壩加固工程等關鍵安全設施,細致分析其布局的科學性與環境適應性,并與居民深入交流設施的實際防護效能。隨后,實踐隊前往薛城鎮人民政府收集了解常見災害的核心應急資料,基于扎實的現場考察與信息整合,繪制出較詳細的《薛城鎮安全疏散示意圖》,為當地居民提供直觀實用的避險指引。

圖為薛城鎮地形地貌。閔媛 供圖
從高山之巔的防護網到河岸旁的堅固堤壩,再到政府工作人員的專業講解,薛城鎮“應急防護在身邊”的立體圖景生動展現,讓隊員們深切感受到基層安全建設的扎實根基,也為后續工作校準了方向。
走訪調研,科技賦能
為了進一步了解薛城鎮不同群體居民的安全意識現狀與實際需求,7月3日,實踐隊員們走上街頭巷尾,面向青少年、教師、銀行職員、個體商戶、社區居民等不同人群,開展了一場規模較大的防災減災認知調研與科普宣傳活動。在活動前,團隊了解到薛城鎮老人占比較高,大多經歷過汶川大地震這一現狀。于是在活動中,隊員們走進當地居民家中,以汶川地震等災害為切入點,與居民深入交流災害防護與緊急逃生知識,敏銳捕捉并記錄下居民的知識盲點與實際困惑,發放應急知識宣傳手冊,加深居民的安全意識。
活動當日,累計走訪群眾150余人,發放并回收有效調查問卷100份,安全知識宣傳手冊120余份,活動現場反響熱烈,獲得了群眾的廣泛好評。同時,團隊成員發現孩童對應急知識相對更加欠缺的問題,更加堅定了團隊對青少年開展知識宣講的決心。

圖為實踐隊成員向居民發放調查問卷。徐思恬 供圖
趣味宣講,拓寬知識
7月6日至7日,實踐隊走進理縣薛城小學,為二年級和五年級學生分別開展應急安全知識宣講活動。隊員們摒棄枯燥說教,精心設計了“幸運大轉盤”、“下一個被Q的標識是什么”等趣味互動游戲,結合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知識問答及獎品激勵,營造出輕松而專注的學習氛圍。
課堂上,多媒體視頻與圖文并茂的講解,系統拆解了災害自救方法。孩子們從初時的懵懂,到大膽推測災害征兆、踴躍分享見解、積極參與地震演習,最終在知識答卷上收獲1/3滿分率——生動體現了宣講的顯著成效。同時在隊員們有意識地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幫助同學們更加深入認識如何預防災害,以及保護自身的重要性。活動結束后,學校老師表示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極具現實意義,同學們在互動中學習到許多應急知識和自救技能,希望未來能開展更多類似安全主題活動,為青少年的茁壯成長提供有力幫助。

圖為志愿者在薛城小學五年級宣講的頒獎合影。徐思恬 供圖

圖為志愿者在薛城小學二年級進行知識宣講。劉馨淼 供圖
此次理縣薛城鎮之行,是應急管理學子將專業所學深耕鄉村沃土的一次生動實踐。無論是實地的調研考察,還是走入課堂的知識宣講,團隊成員都深刻地感受到鄉村居民對安全居住,遠離災害的迫切需求和災害知識賦能鄉村的現實意義,紛紛表示未來會持續拓寬專業技能,積極參與鄉村安全發展相關的志愿服務,為筑牢鄉村基層安全防線注入了青春動能。(通訊員 劉馨淼 起正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