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引領其感悟紅色文化的深厚內涵,8月1日,江蘇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微光筑夢-心靈雙約教育幫扶踐行團遠赴河南平頂山市安東小學,成功舉辦“剪紙藝術: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主題教育活動。
一、軍史啟智:紅色基因植童心
在綠樹掩映的鄉村教室,支教團以紀錄片《軍旗永飄揚》開啟課程,系統展現人民軍隊從1927年南昌起義到新時代強軍建設的壯闊歷程。影片著重講述了五角星作為核心象征的歷史淵源,當鏡頭定格于戍邊戰士軍帽紅星的特寫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孩子們由衷感嘆:“紅星是解放軍叔叔的勛章,更是守護國家的燈塔!”


二、非遺鑄魂:剪紙藝術承國脈
支教老師借助動畫,系統講解中國剪紙文化。課程從剪紙的歷史演變入手,闡釋傳統窗花如何成為革命年代的宣傳載體,并重點剖析五角星成為解放軍象征的由來。通過解讀鋸齒紋、月牙紋等經典紋樣的精神意涵,老師引領學生感知剪紙藝術所承載的英雄故事。隨后,老師展示了現代剪紙在國慶慶典、航天工程等重大場合的創新應用,并組織學生觀摩豫西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任孟倉作品《星耀山河》,親手體會“刀鋒勁健若鐵線,紙韻流轉如溪水”的地域技藝魅力。當非遺技藝邂逅紅色歷史,傳統文化的種子悄然播撒于田野課堂,剪紙藝術也化身為生動的國防教育載體。
三、巧手生輝:紅星剪紙頌軍魂
實踐環節,老師親自示范剪紙技巧:沿圖案虛線對折,剪去內部陰影部分,再剪除外輪廓,展開即完成。孩子們凝神聆聽,隨后小心折疊紅紙,專注地沿著實線一剪一剪。不一會兒,一顆顆象征軍魂的璀璨紅星便在孩子們靈巧的手中誕生。


剪紙不僅是手藝,更是刻進紙里的信仰。本次活動創新融合非遺美學與國防教育,讓孩子們在鏤空的紅紙光影間,真切感悟五角星所承載的力量與守護。這不僅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筑牢了學生愛黨愛國的理想信念,為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強國復興的青春力量注入了鮮活動能。當剪紙紅星在教室熠熠生輝,躍動的紅色基因已隨翻飛的紙屑,深深植根于每顆童心深處。

通訊作者:安書彤 、葉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