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江夏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綴錦拾萃”實踐隊在福州三坊七巷及周邊區域開展了“錦匣啟珍計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以“賡續紅色薪火,厚植廉潔根基”為核心宗旨,深入挖掘當地文化資源中的廉潔元素,為推動廉潔文化與非遺傳承融合發展提供了青年視角的實踐樣本。

01. 踏訪紅色舊址,喚醒清廉記憶
在紅色研學環節,實踐隊走進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舊址、中共福州市委舊址等紅色場所,那些藏在木窗欞間的革命記憶便蘇醒了——褪色的文件袋里,藏著克己奉公的赤誠;斑駁的墻面上,印著歲月磨不去的清廉底色。

02. 品讀名臣風骨,解碼勤廉基因
穿過三坊七巷的深巷青石,隊員們駐足歷史人物勤廉館。林則徐、嚴復等先賢的勤廉事跡在楹聯與文獻中浮現,青年們研讀警句、解析典故,將先輩的清廉風骨轉化為當代青年的精神密碼。

03. 探尋非遺匠心,捕捉廉潔紋樣
在福建省非遺博覽苑的漆香木韻中,實踐隊聚焦脫胎漆器與木雕的匠心技藝。刀尖刻下的紋路、漆彩流淌的肌理,非遺傳承人將"廉"的意境融于器物,令抽象廉潔化為可觸可感的藝術語言。

04. 融匯古今血脈,激活文化基因
這場實踐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文化交融的秘境。紅色基因與非遺匠心在此相遇,讓廉潔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為可感的紋樣、可觸的刻痕、可品的墨香。當傳統與當下在古厝深處完成對話,文化的生命力便在這般靜默的傳承中,獲得了生生不息的密碼。

擬稿:福建江夏學院“綴錦拾萃”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