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的熱情照耀下,為響應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將非遺保護工作“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同時也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東科技學院筑蓮塘希望鄉村振興突擊隊于7月15日至16日深入蓮塘村,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文化意義與鄉村振興實踐相結合的活動,其中,重點圍繞傳統舞獅文化的學習與體驗,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圖為突擊隊隊員與獅舞文化傳統技藝傳承基地的合影 龔洋凌攝
7月15日,突擊隊成員們帶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踏入了蓮塘村的懷抱。在當地資深舞獅藝人的指導下,隊員們不僅學習了舞獅的基本步伐、動作要領,還深刻體會到了舞獅背后蘊含的吉祥寓意與深厚文化底蘊。舞獅,這一傳承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隊員們的汗水與笑聲中煥發出新的光彩,仿佛每一躍動都承載著對鄉村振興美好未來的期許。

圖為突擊隊隊員謝文艷學習舞獅場景 龔洋凌攝

圖為舞獅老師指導突擊隊隊員吳樹芬舞獅動作場景 龔洋凌攝


圖為舞獅傳承人教授突擊隊隊員動作場景 龔洋凌攝
次日,即7月16日,突擊隊的活動進一步升級,他們親身體驗了醒獅扎作這一精細而復雜的傳統工藝。從選材、扎架、貼紙、上色到最后的潤色裝飾,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隊員們親手參與醒獅的扎作環節,從陌生到熟悉,從笨拙到熟練,不僅學會了醒獅制作的基本技能,更深刻理解了傳統手工藝的價值與魅力。這一過程,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對鄉村振興中文化自信的增強。

圖為醒獅扎作傳承人教授突擊隊隊員扎作場景 龔洋凌攝

圖為突擊隊隊員鄭永浩學習醒獅扎作的成果展 龔洋凌攝
通過了兩天的學習,在7月17日的手工課上,隊員們開設了“會動的醒獅”這一課程,他們將自己所學教授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從動手中更深的體會到醒獅的魅力,激發他們對醒獅濃厚的興趣。這一課程巧妙融合了傳統工藝與現代創意,孩子們在隊員們的帶領下,親手制作起屬于自己的醒獅模型。從剪裁彩紙到粘貼組合,再到最后的裝飾點睛,每一步都凝聚著孩子們對醒獅文化的探索與理解。隨著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醒獅模型在孩子們手中誕生,現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歡呼與掌聲,那份成就感與喜悅溢于言表。

圖為手工課“會動的醒獅”課程結束后孩子們的成果展示 龔洋凌攝
此次“會動的醒獅”手工課,不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傳承嘗試,更是對青少年教育模式的一次創新探索。它讓突擊隊隊員們看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的無限可能,也為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