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山東大學分營第三日活動順利舉行
7月31日,營員們前往山東大學興隆山校區國家工程訓練中心,開啟新工科體驗之旅。他們帶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渴望,在這里開啟了一場融合科技、藝術與實踐的精彩旅程。此活動旨在為青少年提供一個近距離接觸現代工程技術、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平臺。活動期間,營員們不僅了解了無人機和機器人的發展歷史,還親身體驗了木藝、陶藝、激光雕刻和3D打印課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激發了無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木藝課程上,張功國老師和陳照生老師詳細闡述了木藝的起源、發展及工具使用方法。一塊塊平凡的木材在營員們的巧手下逐漸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他們運用各種傳統工具,通過測量、切割、打磨等步驟,體驗了木藝制作的樂趣與成就感,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與傳承的重要性。
陶藝教室里,李盛年老師向同學們傳授了拉胚技藝的精髓。從定中心、開圓孔到拉直筒、出形狀,每一步都凝聚著營員們的耐心與細心。在泥土與雙手的親密接觸中,一件件獨一無二的陶器逐漸成型,同學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與自豪的笑容,仿佛看到了自己與古代陶藝文化的跨越時空的對話。
激光雕刻區域,田勇老師和劉新功老師向營員們介紹了激光打印的原理,隨后以實驗室陳列的產品為引介紹了激光3D打印的各種應用。營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激光雕刻機將電腦中設計的圖案精準地雕刻在木板、亞克力等材料上。隨著激光束的舞動,一幅幅精美的圖案躍然眼前,讓營員們深刻體會到了現代科技在藝術創作中的無限可能。
無人機課程上,秦峰老師介紹了無人機的發展史、系統和構造、應用、管控以及飛行原理。實操環節中,老師指導同學們親自操作無人機,從起飛、懸停到繞圈飛行、精準降落,每一個動作都考驗著同學們的操作技巧與應變能力。當無人機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時,現場響起了陣陣掌聲與歡呼聲,更激發了營員們對無人機技術的濃厚興趣與探索欲望。
3D課程上,在欒曉娜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親眼見證了復雜三維模型從數字世界的抽象概念,一步步轉化為現實世界中的具體實體,這一刻,同學們無不驚嘆于3D打印技術的神奇與魅力。在3D打印區,同學們不僅學到了先進的制造技術,更深刻體會到了科技創新的無限可能。他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3D打印技術將繼續引領制造業的變革,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機器人課程上,老師詳細闡述了機器人的定義、分類、關鍵技術及應用領域。實驗室的各類機器人將營員們深深吸引。老師為同學們逐一“拆解”機器人各機構及程序原理,將繁雜的機器人系統分解為各類模塊和架構,硬件與軟件的相輔相成,加之先進程序代碼的控制,使機器人這一交叉學科技術熠熠生輝,面向未來。
作者:山東大學學生科學技術協會宣傳工作部 來源: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