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流量密匙 賦能爆品助力 交叉學科創新實踐再突破 | 成都大學黃正文教授團隊“青龍湖”生態文創IP孵化項目將亮相中期檢查
為深化交叉學科建設,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成都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擬于2025年10月27日(周一)下午組織開展交叉學科中期檢查。本次檢查中,《“青龍湖”生態文創IP孵化——基于點暇齋作家IP、生態環境技術與文旅數字化視覺設計的新質生產力學科交叉創新創業項目》將精彩呈現,項目負責人為成都大學黃正文教授。
深耕行業三十載,創業者與學者的雙重使命
黃正文教授是生態環保領域持續創業者,三十年間成功穿越多個經濟周期,依托成都大學獲批成立“長城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長期致力于生態環境技術與產業轉化實踐。此次項目,他以“青龍湖”生態資源為基底,以個人“點暇齋作家”“普惠教育作家”IP為紐帶,聯合中國-東盟藝術學院、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開啟生態、文化與數字技術的跨學科創新探索。
聚焦新質生產力,打造IP賦能的轉化路徑
項目緊扣“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以“科技成果轉化流量節點”為核心目標,通過三大維度推進:一是深挖“點暇齋作家IP”文化價值,塑造具有辨識度的個人品牌;二是融合環境工程專業優勢,強化生態技術對文創產品的支撐;三是借助文旅數字化視覺設計,打通線上線下傳播鏈路,為生態文創爆品市場拓展提供全鏈條解決方案。目前,項目已在作家IP矩陣搭建、生態技術應用場景測試及文旅視覺設計原型開發等領域取得階段性進展。
學科交叉新范式,助力地方發展與產業升級
作為成都大學交叉學科建設的典型案例,該項目打破傳統學科壁壘,以“生態+文化+數字”為融合路徑,既回應了地方文旅產業升級需求,也為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了可復制的“IP賦能”樣本。此次中期檢查,黃正文教授將系統匯報項目產業背景、階段性成果及下一階段規劃,展現交叉學科在創新驅動中的實踐價值。據悉,本次中期檢查特邀校領導、相關投資人及學界專家參會,共同見證交叉學科創新成果。作為本次遴選的十一個匯報項目之一,其籌備進展備受關注,或將為學校交叉學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成都大學資源與環境專業碩士研究生丁揚飛供稿]
大學生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