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線敘事再現歷史風云
紀念館突破傳統時間線敘事,以“信仰之光”“斗爭之路”“星火燎原”三大主題展區,立體呈現1925年至1927年寧波地委領導工農運動的壯闊篇章。在“斗爭之路”展區,通過張秋人、王家謨等革命者的個人日記、書信與斗爭故事,折射出共產黨員在白色恐怖下“敢為天下先”的膽魄。團隊成員駐足于一幅泛黃的《寧波民國日報》前,聆聽講解員講述地委秘密印刷革命刊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往事,歷史的細節讓紅色記憶愈發鮮活。


科技賦能對話革命初心
紀念館巧妙運用數字化手段,在“星火燎原”展廳設置“時空信箱”互動裝置。參觀者可通過電子屏“寄出”寫給革命先輩的信件,或觀看后人訪談視頻,感受跨越百年的精神傳承。團隊成員小林嘗試點擊屏幕,與寧波籍烈士陳洪之孫“云端對話”:“爺爺犧牲時僅25歲,但他留下的‘革命必勝’四字,至今激勵著我們。”這種“歷史與現實交響”的設計,讓紅色教育更具感染力。

特別展覽凝聚時代共鳴
恰逢紀念館舉辦“紅色血脈·甬城印記”特展,團隊有幸采訪了保安大叔。談及寧波早期共產黨員的精神內核,他表示:“堅定信仰、不畏犧牲、團結群眾,這些品質與今日的‘寧波幫精神’一脈相承。”據悉,紀念館常年開展“紅色故事進校園”活動,并聯合高校開發VR實景黨課,讓青年在科技體驗中觸摸歷史溫度。
歷史照亮未來
“通過革命者的草鞋、煤油燈,我們看到的不是‘老物件’,而是穿透時代的思想光芒。”團隊成員感嘆。紀念館入口處“不忘初心”的浮雕墻下,留言簿寫滿參觀者的感悟。正如館內結語所言:“紅色記憶從未褪色,它正以創新的方式,成為新時代砥礪前行的精神燈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