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增強孩子們的規則意識,鍛煉動手能力,7月1日,揚州大學廣陵學院"青禾逐光"署托班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揚州市高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宣講工作,目的是讓小朋友們養成良好習慣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規則到守護,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必然。活動從"傳遞悄悄話"小游戲開始。一開始,孩子們只顧著興奮地"喊"出內容,秩序混亂,傳到最后往往與原意相差甚遠。這時再引導他們:"如果大家都搶著說,后面的小朋友就聽不清了,我們是不是該輪流說,并且小聲一點呢?"為了讓規則更貼近生活,我們觀看了三部動畫短片,分別講述游樂場規則,交通規則和課間規則。每部短片結束后,都會提問:"視頻里都遵守了哪些規則呀?"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大家有序排隊,不搶!""紅燈停、綠燈行!""不要亂跑!"從動畫到現實,孩子們逐漸明白:規則不是束縛,而是保護自己、"安全線"。

(圖為志愿者與小朋友互動回答問題。周書屹攝)
手工課上,志愿者們帶領孩子們制作風信子。從準備彩色的卡紙、剪刀、膠水等擺滿了桌面,孩子們的眼神里期待。主講老師耐心地向孩子們講解制作步驟,先把卡條,然后小心翼翼地卷起來,制作成風信子的花瓣。一開子手不太靈活,卷出的花瓣歪歪扭扭,或是大小不一,但他們沒有絲毫氣餒,反而更加專注。在一次次嘗試中,他們漸漸掌握了技巧,看著自己手中逐漸成型的花瓣,臉上洋溢出了自豪的笑容。當一束束色彩斑斕的風信子在孩子們手中綻放時,教室里充滿了歡呼聲。

(圖為志愿者教授小朋友剪紙。蘇佳璐攝)
"雖然有手忙腳亂,但更多的是看到孩子們收獲時的成就感。原來我們真的能為他們的暑假添上一抹有意義的色彩,也讓自己在實踐里讀懂了責任與成長。"團隊負責人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