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對于一座城市也亦然。在一代代的薪火承接中,實踐團的成員們看見了傳統文化“拾光”前行。
再璀璨的傳統文化,一旦失去傳承,就只能“泯然眾人矣”。為探尋武漢城市文脈之根,武漢晴川學院設計工程學院漢韻筑夢實踐隊伍于2024年7月3日來到黃陂大余灣探訪古村落,追尋歲月印記。青石板路、馬頭墻、石墻黛瓦,這里藏著600多年的秘密。走進大余灣,仿佛穿越時空,與古老的歷史對話。華原磐,華原磐,古人不聽今人聽。在編鐘館,一位在這里工作25年的“守護者”,她向實踐團的成員們演奏了一首《歡樂頌》,并教大家上手體驗,感受編鐘的獨特韻味: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操控百萬兵。在皮影戲館,這里的皮影戲非遺傳承人站在昏黃的燈光下,手中拿著精致的皮影,每一個動作都透露出他對這門藝術的深厚理解和熱愛。在他的身上,實踐團的成員們看到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熱愛,也看到了對皮影戲未來的希望和期待。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非遺”的真正含義,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代代相傳。

圖為團隊成員在景區門口合照。景區工作人員 供圖

圖為非遺傳承人在演奏古琴。陳思佳 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皮影戲非遺傳承人。陳思佳 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村中賣土特產的老奶奶。吳曉 供圖
國家從來不缺少濃厚的文化氛圍,但是文化傳承迫切需要的是更多年輕人的積極參與,期盼他們用青春力量推動文化傳承“一池春水”,繼而去打動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而此次活動,正是以團隊成員們的青春力量而去促進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吸引最富有朝氣的力量不斷加入,是文化傳承秉軸持鈞的關鍵,更是要鼓勵更多年輕人一起去探尋 “何以為中國”。(通訊員 陳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