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兩彈一星”精神的形成歷史,準確把握“兩彈一星”精神的科學內涵,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家國天下行實踐隊前往四川成都、綿陽等地,開展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并積極響應“百萬大學生進社區”的號召,結合實踐成果開展社區宣講活動,在社區實踐中展現青春擔當。
訪九院舊址,悟兩彈精神
中國兩彈城是原九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舊址,建于60年代后期,是我國繼青海之后第二個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總部。“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于敏、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陳能寬、周光召、程開甲等杰出科學家及張愛萍、李覺等將軍都在此留下了足跡。
在中國兩彈城,實踐隊員們依次參觀了兩彈歷程館、將軍樓、鄧稼先故居等舊址,學習了解了中國核武器的發展歷程以及兩彈元勛鄧稼先、王淦昌等人的事跡,深刻領悟了先輩們“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偉大精神,在鄧稼先先生的塑像前,實踐隊的同學特地獻上了鮮花以示緬懷和敬仰,并立志以先輩們為榜樣,繼續傳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
圖為實踐隊隊員參觀兩彈歷程館 通訊員 吳燁彬 供圖
訪發射中心,傳航天之夢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于四川涼山州,是中國三大航天發射中心之一,是中國目前對外開放中規模最大、設備技術最先進、承攬衛星發射任務最多、具備發射多型號衛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發射場,曾發射過中國探月工程的首顆衛星——嫦娥一號。
在發射中心,實踐隊員們參觀了衛星發射塔以及嫦娥工程展廳,展廳中陳列的嫦娥一號整流罩、火箭發動機等模型,讓實踐隊員們近距離地回顧和感受了中國航天人開拓進取、不畏艱苦、無私奉獻的精神。
目前,探月工程、火星探測正在穩步推進,載人航天也進入空間站時代,衛星發射中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航天人的追夢之旅中,哈工大人不負重托,助力中國航天閃耀蒼穹。作為哈工大學子,實踐隊員們也紛紛表示要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領域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合影 通訊員 趙春森 供圖 訪核動力院,探核能之妙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隸屬于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位于四川成都,是一個集核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試驗、運行和小批量生產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科研基地。先后自行設計、建造了中國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試驗堆等7座核設施,被譽為中國的“堆谷”。
在核動力院,實踐隊隊員與企業工作人員展開座談并深入交流,在這個過程當中,隊員們了解到了我國核事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通過座談交流,隊員們深感核事業的重要性,希望未來能為我國核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核動力院工作人員座談 通訊員 趙春森 供圖
講兩彈故事,傳信仰火炬
為了響應“百萬大學生進社區”的號召,實踐隊隊員來到居民社區,開展“兩彈一星”主題宣講活動,講述“兩彈一星”故事,傳承先輩愛國情懷。
在威海市祈頂山社區和歐樂坊社區,實踐隊隊員向社區居民和小朋友介紹了我國“兩彈一星”事業從無到有,破繭而出并最終完成蝶變的過程,深刻闡述了“兩彈一星”事業的偉大意義和其中所蘊含的愛國精神。同時,實踐隊成員們還帶領社區的小朋友一起還原蘑菇云拼圖、拼接華龍一號樂高模型,讓小朋友們在動手實踐的過程當中感受我國核事業的發展。
圖為實踐隊隊員開展主題宣講 通訊員 趙春森 供圖

圖為實踐隊隊員和小朋友們一起完成拼圖 通訊員 趙春森 供圖 在本次社會實踐的過程當中,通過參觀兩彈城和衛星發射中心,實踐隊隊員們被先輩們的事跡感動,對“兩彈一星”精神的形成歷史和科學內涵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在走訪核能以及航天的相關企業的過程中,隊員們了解了我國核事業和航天事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堅定了科技報國的決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隊員們將傳承先輩們的精神火炬,秉承愛國奉獻的初心,在為祖國、為人民奮斗的事業中書寫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