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國民受教育機會進一步擴大,受教育程度進一步提升。2021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2.93萬所,在校生2.91億人,比2012年增加6300余所,在校生增加2800余萬人。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20.7萬所,在校生1.6億人,已實現全面普及。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南京師范大學學院積極響應號召,建立許多社會實踐團隊。NST YOUTH EDU團隊為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充分發揮團隊的優勢,比非師范專業更加了解當前教育的新變化。該團隊以“教育新變化”為采訪切入點,尋訪恩師為主要采訪手段,在實踐中了解新變化,在交流中體悟真諦。
本次實踐時間由六月二十四號開始至八月三十一號截至,實踐方式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下主要為尋訪恩師,與老師敲定采訪時間。線上主要為制作調查問卷,和詢問朋友。

(圖一: 回母校,訪恩師)
(圖二:采訪老師,并記錄相關回答)
一、問學生,知利弊 學生是直接接觸和了解老師教育方式的對象,通過詢問學生可以分析出老師教書教人方面的優缺點。通過直接消息詢問和調查問卷兩種形式,該團隊了解,大部分學生認為老師是嚴肅、體貼和事無巨細,但同時當前老師或者是整個教育界都有的現象就是極其追求升學率,教學整體體現著一種灌輸式的教育,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片面,只注重應試教育而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此大部分人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相關建議:首先要重視學生的品德方面的教育,要先成人再成才。其次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和獨立思考能力,不能不會讀書,但是也不能只會讀書。最后就是對相關教育行業提出的建議,希望教育資源協調發展,區域之間不能差異過大,造成資源的傾斜。

(圖三:問同學) 二、訪恩師,談變化 教師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教育內容的變化。通過回母校采訪老師,發現教育新課標已經體現了,新課標會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受職前教育的影響使其收效甚微。但是書本的內容會比之前更加的厚重,響應國家號召,關于革命和改革的內容有所增加。為此老師也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建議,希望他們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讓自己在專業的方向更加專業,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此更好的為學生做好榜樣。
三 、問家長,知需要 團隊的小伙伴也通過信息的方式詢問了家長關于對此的看法。發現家長了解“雙減”政策的途徑主要為網絡和學校宣傳,認為主要就是減輕孩子的作業負擔。但通過“雙減”政策使孩子有了更多的時間培養興趣愛好。除此之外,團隊還詢問了關于家校聯誼的看法,認為家校聯誼不能只靠老師來維護,需要雙方的努力。借機了解到目前家長對老師的建議是希望老師能夠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這也是我們需要做的。
(與家長的聊天記錄 )
此次的實踐活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師范專業的學生聽一下外界對于教育工作者的看法和要求,讓教育行業的決策者用心感受人民的教育訴求,NST 實踐團以此為契機,在實踐中鍛煉自身,在詢問中明白自身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