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日下午,泰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擁軍愛軍,情暖老區(qū)”黃橋老區(qū)支教團隊來到了泰興黃橋啟樂幼兒園,開啟了一個月的支教生活。這是一段人生中難忘的經(jīng)歷,在這短短一個月里,我們不僅體會到了教育的力量,也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天真無邪;不僅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閱歷,也讓我們對生活對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
經(jīng)過一個小時的車程,實踐團隊從城市來到了鄉(xiāng)野,從窄窄的巷子里穿過,頭頂烈日,汗如雨下。進入校門,一抹紅幅掛在廣場上最醒目的地方,上面寫著“歡迎泰州學院‘擁軍愛軍,情暖老區(qū)’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園支教“,心中的燥熱和一下子被一掃而空,在陽光的照耀下,更覺紅的赤誠,精神振奮。
圖為團隊成員成功抵達泰州市啟樂幼兒園時的集體合照。
在支教生活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面對幾張桌子拼成的小床,擺著頭嘎嘎作響的風扇,無孔不入的蚊蟲……帶隊老師始終以紅色力量激勵著我們:“同學們,想想延安時期的戰(zhàn)士們,我們這點苦又算什么呢?”生活上的困難并不是大事,團隊成員稍作整頓,又以滿腔的熱情一頭扎進教研磨課中,與園區(qū)的老師一起制定教學計劃,主動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反復打磨和設計教案。雖然這里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但我們意識到,只要有一顆熱愛教育的心,就能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可能。

圖為團隊成員與園區(qū)老師研討教學計劃。
一聲聲稚嫩的“老師好“,猶如叮嚀的風鈴,緩解了團隊成員們初次上課時的緊張心情。團隊成員積極發(fā)揮師范生的專業(yè)所長,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jié)合,開設了美術(shù)、聲樂、手工、器樂等豐富多彩的課程,為退伍軍人的孩子們送去一份溫暖,在愛和希望里感受純粹。

圖為團隊成員在上英語啟蒙課。
一聲聲清脆的“老師好”,扣動著團隊成員的心弦,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讓我們無比喜悅。“還記得第一次上課,有個小男孩不敢說話,后面的每節(jié)課我都鼓勵他大膽發(fā)言,他的進步出乎我的意料。”團隊成員如此感嘆道。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和成長速度讓我更加了解教育的重要性,也讓我更加堅信了“每一個孩子都是潛力股”。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必須始終把“為了孩子”作為教育的核心理念,關愛孩子的心靈,讓他們在快樂、健康、自主、自由的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
堅定教育初心,燃燒激情之火。
教育事業(yè)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信仰。在繁華喧囂的世界里,總有那么一群人堅定地選擇將自己奉獻給教育事業(yè)。曾經(jīng)我們以學生的角度,只知道教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無法體會這種信念感。作為師范生時,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或許源于希望得到自我的提升,最后獲得一份工作,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然而當我們真正以教師的身份站上講臺,面對著一張張稚嫩可愛的臉龐,聽到孩子們銀鈴般清澈的笑聲,內(nèi)心有一種情緒在翻涌,我們?yōu)樽约耗芎瓦@群可愛的孩子們朝夕相處而開心,也會擔心自己能不能擔起這份神圣的教育責任。直到看到孩子們一點一滴的成長,莫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們真心地為孩子們的進步而開心。

圖為團隊成員在語文啟蒙課堂上與孩子們互動。
從孩子們身上,我們也能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技能,汲取童心純粹的力量。與孩子們的雙向奔赴、雙向成就或許就是身為教師最大的幸福與動力。孩子們的天真可愛溫暖著我們,點燃了我們,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教育初心。
德國有一句諺語“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當我們選擇成為一名教育者,便是選擇了承擔傳承智慧、呵護兒童成長的重任。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師是與孩子們接觸最多的人之一,也是對孩子們影響最大的人之一,因此我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們上好每一堂啟蒙課。支教的生活并不輕松,從精心設計課程內(nèi)容到團隊一起備課磨課再到反思總結(jié)改進,這些不只是一個人的力量,每一堂精彩有趣的課背后是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而支撐我們能夠堅持下去,能夠把每個人的力量凝成一股勁的,是心底對于教育事業(yè)的熱情,是隊員們之間的相互鼓勵,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帶給我們的治愈。(通訊員 曹舒慧 糜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