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愛新生,心愿同行:一本童話書的約定
十月的午后,我在整理書架時,指尖拂過一本封面微微卷起的《安徒生童話》。書的扉頁上,用鉛筆歪歪扭扭地寫著"馬哈麥德"。這個名字一下子把我拉回了三個月前的甘肅省東鄉(xiāng)縣馬陰村。
2025年7月12日,我作為學校"舊愛新生,心愿同行"實踐團隊的一員,和隊友們一起,帶著全校師生募集的300余冊圖書、100多件文具,踏上了那片黃土高原。我們此行的核心任務,就是為馬陰村小學的孩子們舉辦一場簡單的捐贈儀式。出發(fā)前,我總覺得這不過是一次常規(guī)的公益活動,卻沒料到,那短短一個小時的儀式,會成為我心里一道抹不去的風景。
馬陰村小學比想象中更安靜。土黃色的教學樓前,五星紅旗在旗桿上飄揚。孩子們穿著洗得發(fā)白的校服,排著歪歪扭扭的隊伍,眼睛里滿是好奇地打量著我們這些"外來者"。校長馬占祥握著我們的手,聲音有些沙。"孩子們盼這些書,盼了很久了。"
捐贈儀式很簡單。沒有復雜的流程,只有一張臨時搭起的桌子,上面整齊地擺放著我們打包好的書籍和文具。當團隊代表把第一捆圖書遞給馬校長時,孩子們中間響起了小聲的驚嘆。我負責分發(fā)文具,手里拿著一摞嶄新的筆記本和鉛筆,走到隊伍前。
隊伍里有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一直緊緊攥著衣角。我蹲下來,遞給她一本彩色封面的《格林童話》和一支帶橡皮的鉛筆。她沒有立刻接,而是抬頭看了看我,又快速低下頭,小聲問:"姐姐,這...這是給我的嗎?"我笑著點頭,把書和筆放進她懷里。她抱著書,手指小心翼翼地摸著封面上的公主圖案,嘴角慢慢揚了起來,露出了兩顆缺了的門牙。那一刻,陽光正好落在她的臉上,我清楚地看到,她的眼睛里閃著細碎的光。隊伍末尾的小男孩,接過我遞的鋼筆時,突然鞠了一躬。他的普通話不太標準,卻很用力地說:"謝謝姐姐!我要好好讀書!"我愣了一下,隨即笑著摸了摸他的頭。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之前在校內募集物資時的奔波、打包時的熬夜、翻山越嶺的疲憊,都在這聲感謝里變得無比值得。
儀式很快就結束了。我們要離開時,孩子們沒有追著車跑,只是站在原地,不停地揮手。車子開動,塵土飛揚,他們的身影越來越小,可那些純真的笑臉,卻在我腦海里越來越清晰。
回校后,我常常會想起馬陰村的孩子們。我和隊友們建立了一個線上群,約定以后每年都為那里的孩子募集書籍。有人問我,不過是一場捐贈儀式,值得這么惦記嗎?我總是點頭。因為我明白,我們帶去的不僅是書籍和文具,更是一份來自外界的關注,一份對他們夢想的肯定。那一本本圖書,或許就能在某個孩子心里種下一顆種子,讓他們知道,大山外面還有更廣闊的世界。
如今,那本《安徒生童話》被我放在書架的顯眼位置。我時常會想,小男孩有沒有用那支鋼筆寫下第一個漢字?那個扎羊角辮的小女孩,有沒有在睡前讓奶奶讀一篇童話?我知道,一次捐贈儀式改變不了所有,但至少,我們?yōu)槟切┖⒆哟蜷_了一扇小小的窗。
青春的意義,或許就在于這樣的瞬間——用微小的善意,點亮別人的希望,也照亮自己的路。未來,我還會帶著這份初心,繼續(xù)參與公益,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我們,讓"舊愛新生,心愿同行"不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一份持續(xù)的約定,讓更多鄉(xiāng)村孩子能通過書籍,看見更精彩的世界。
實踐總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