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蔚藍威海”暑期社會實踐團的成員們,懷揣著對知識的熱忱與服務社會的擔當,奔赴山東威海劉公島景區(qū),以“青春駐基層,走服務社會之路”為指引,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科普志愿服務活動,用青春的筆觸書寫了一篇動人的實踐華章。劉公島,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與獨特地質風貌的海島,見證了甲午海戰(zhàn)的風云變幻,也蘊含著豐富的地質奧秘。實踐團成員們以此為陣地,精心策劃設計了地質+歷史雙線科普活動,通過知識問答與文創(chuàng)展覽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形式,吸引游客深入了解劉公島的甲午海戰(zhàn)歷史和獨特地質景觀,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為威海文旅發(fā)展做出切實貢獻。

圖為“蔚藍威海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活動結束后的合影。劉詔政 供圖
實踐團從前期策劃到細節(jié)籌備全程投入,為在島上實地開展活動做足充分準備。活動啟動前,團隊提前與劉公島景區(qū)建立溝通,為后續(xù)登島布展、場地協調等工作爭取支持;圍繞“讓游客體驗更優(yōu)、讓服務更貼需求”的目標反復打磨策劃方案,明確活動流程與分工;在文創(chuàng)設計上,團隊結合北地學科特色與劉公島的歷史文化底蘊,精心打造專屬文創(chuàng)產品,讓每份獎品都兼具知識性與紀念意義;此外,實踐團還專程登島實地踩點,成員們兵分幾路勘察島上客流分布,結合各區(qū)域歷史價值與地質特色確定核心活動點位,同時深入走訪甲午中日戰(zhàn)爭陳列館、海軍公所等歷史遺跡,在觸摸海島歷史脈絡、感受地質風貌的過程中加深對劉公島的感性認識,為后續(xù)精準設計問答內容、優(yōu)化游客參與動線打下堅實基礎。
圖為上島前團隊成員合作準備文創(chuàng)。劉詔政 供圖
在活動現場,不同年齡段的游客紛紛被吸引,積極參與到知識問答中來。小朋友們是最活躍的群體,他們圍繞著攤位,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文創(chuàng)獎品的期待。當成功答對“三大巖石類型有哪些”這類地質問題時,他們稚嫩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興奮地喊著“知識有用了”。這些童真的話語,讓實踐團成員們深感在趣味互動中傳播知識的重要性,文化的種子已在孩子們心中悄然生根發(fā)芽。
圖為“蔚藍威海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活動過程中的工作照。劉詔政 供圖
令人驚喜的是,不少高中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圍著實踐團的學長學姐,好奇地詢問學校的專業(yè)設置、實踐活動安排,眼神中充滿了向往。家長們也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實踐育人精神贊不絕口,一位家長表示:“看到你們這些年輕人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服務社會,很受觸動,這對孩子們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這無疑為學校的招生宣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活動中,感人的瞬間層出不窮。有兩位剛上小學的小朋友,在第一次回答問題失敗后,并沒有氣餒,而是在實踐團成員的耐心解答和家長的溫柔鼓勵下,鼓起勇氣再次挑戰(zhàn)。最終,他們成功答對,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喜悅。那一刻,周圍的游客們紛紛為他們鼓掌,現場充滿了溫暖與鼓勵。還有一位老先生,他是一位退休的歷史老師。在歷史類題目打卡點前,他幾乎不假思索地答對了所有問題,并對實踐團的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你們正真實可感地把歷史傳下去!”這句肯定,讓實踐團成員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也更加堅定了他們傳播歷史文化的信念。
圖為實踐過程中一位父親教導孩子的場景。劉詔政 供圖
此次“地質+歷史”科普志愿服務活動,不僅讓游客們在游覽劉公島的過程中收獲了知識和樂趣,也讓實踐團成員們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他們深刻體會到“青春駐基層,走服務社會之路”的真正含義,更加堅定了對“筑夢大地、情系中國”社會實踐精神的認識,地質報國的信念也在心中愈發(fā)堅定。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蔚藍威海”暑期社會實踐團用實際行動,為劉公島的文旅資源發(fā)展貢獻了青春力量,讓歷史與知識在海島上傳頌。未來,他們將帶著這份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堅定的信念,繼續(xù)在服務社會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書寫更加精彩的青春篇章。相信這樣的實踐活動也將激勵更多的青年學子投身到社會實踐中,為傳承歷史文化、服務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通訊員 畢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