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安革命公園:AI技術重現(xiàn)革命歷史
綠樹成蔭的革命公園里,西安交通大學的研究生們凝視著高聳的革命亭,手中的相機不斷記錄著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瞬間。他們不僅用鏡頭捕捉歷史,更用AI技術讓革命精神煥發(fā)新生。
2025年8月25日,作為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實踐小隊前往西安革命公園開展主題為“傳承紅色基因,賦能鄉(xiāng)村振興”的實踐學習活動。隊員們通過實地參觀、史料收集、影像記錄以及AI技術應用,深入了解了西安革命公園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價值,并制作了一批富有教育意義的宣傳素材。


01公園尋訪,重溫革命歲月
西安革命公園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五路東段北側,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黨史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公園創(chuàng)建于1927年3月,是為紀念北伐戰(zhàn)爭前夕陜西國民軍堅守西安死難的軍民而建。園內(nèi)主要有革命亭、忠烈祠、東烈祠、西烈祠、東西大冢,以及1997年興建的楊虎城將軍銅像、2005年矗立的劉志丹同志漢白玉石像等革命紀念建筑。



02歷史深研,感悟革命精神
實踐團隊通過參觀學習,深入了解“二虎守長安”的歷史事跡。1926年春,北伐戰(zhàn)爭前夕,匪首劉鎮(zhèn)華在張作霖等的支持下,糾集一支號稱“十萬人”的部隊,企圖攻占西安。國民軍將領楊虎城、李虎臣帶領全城軍民堅守西安。劉鎮(zhèn)華圍城8月之久,放火燒掉城外10萬畝麥田,強征民夫在城周圍挖掘了一條3公里的斷絕溝,企圖迫使全城軍民投降。馮玉祥將軍大軍入陜,粉碎了劉鎮(zhèn)華的陰謀。在守城期間,死難者達5萬人左右,占當時城內(nèi)人口的四分之一。

03數(shù)字記錄,AI技術再現(xiàn)歷史
實踐團隊利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詳細記錄了公園內(nèi)的各種紀念建筑和文物史料。團隊成員拍攝了數(shù)百張高清照片和大量視頻素材,為后續(xù)制作AI視頻提供了豐富素材。
在素材準備階段,團隊使用ChatGPT生成基礎框架,要求為“生成西安革命公園的1分鐘介紹視頻,包含革命亭、楊虎城將軍銅像等主要紀念建筑,體現(xiàn)場景的歷史厚重感”。團隊通過AI繪圖工具生成高清圖像素材,分辨率均達到4K以上,確保視頻畫面的清晰度和專業(yè)性。

04智能生成,打造宣傳視頻
實踐團隊采用AI視頻制作“三步法”:AI腳本生成、AI繪圖轉視頻、剪映精加工。
首先,通過DeepSeek生成精準分鏡腳本,輸入提示詞:“生成西安革命公園介紹視頻腳本,包含革命歷史講解、建筑特寫、參觀者互動等5個分鏡,要求歷史莊重感”。
隨后,將腳本粘貼至AI視頻生成工具,選擇比例和運鏡方式,批量生成素材。團隊特別注意鎖定seed值防止形象變形,勾選“智能補幀”避免卡頓,添加“歷史厚重感”濾鏡提升觀感。
最后,使用剪映進行精加工,替換AI自帶背景音樂,選用莊重嚴肅的配樂強化情緒,通過字幕動態(tài)、轉場特效提升視頻質(zhì)量。


05實踐感悟,傳承紅色基因
通過參觀革命公園,實踐團隊成員對革命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并被英雄們的愛國情懷和革命精神所感動。
“革命先輩們?yōu)榱嗣褡宓慕夥牛幌侇^顱灑熱血,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偉大的革命事業(yè),他們用行動證明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常佳瑤在實踐日記中寫道。
團隊成員們表示,只有親身走進歷史現(xiàn)場,了解革命歷程,才能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實踐團隊指導老師表示,此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同學們深入了解革命·歷史,還鍛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AI視頻已成為宣傳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新載體。這種新穎的方式,使革命歷史更加生動、直觀,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關注和學習革命歷史。大學生們通過現(xiàn)代科技與傳統(tǒng)教育的結合,讓革命精神在數(shù)字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