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農學子深入基層:探尋農業科技對“天府糧倉”建設影響
【作者:周健】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科技成果對“天府糧倉”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深遠影響,四川農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信”火相傳團隊于暑期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實踐以中國大地為課堂,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智慧農業推廣等主題,通過實地調研、科普宣講等形式,讓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農業科技在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
實踐期間,團隊成員深入四川多個鄉村,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在眉山市東坡區的一處高標準農田示范基地,隊員們看到了整齊規劃的田塊、完善的灌溉設施以及智能化的農事監測設備。通過與當地農業部門工作人員和農戶交流,隊員們了解到,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推進,土地的平整度和灌溉效率大幅提升,農作物產量也顯著提高。一位種植戶感慨地說:“以前種地靠天吃飯,現在有了這些高標準農田設施,不僅省時省力,收成也更有保障了。”
【圖為團隊下鄉調研】
在智慧農業推廣方面,團隊重點調研了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無人機等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在成都市郫都區的一家智慧農場,隊員們參觀了自動化的溫室大棚,這里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濕度、溫度、光照等數據,實現了精準灌溉和施肥。同時,無人機也被廣泛應用于病蟲害監測和農藥噴灑,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團隊成員還現場學習了無人機的操作技巧,并協助農戶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農田巡查。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信”火相傳團隊共發放調研問卷500余份,覆蓋四川多個市州的鄉村。通過對問卷數據的分析和實地調研的總結,團隊形成了一份詳實的調研報告,為進一步推動“天府糧倉”建設和農業科技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
團隊負責人表示:“這次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農業科技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作為川農學子,我們將繼續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貢獻自己的力量”。此次“信”火相傳團隊的暑期社會實踐,不僅讓成員們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更讓他們堅定了投身農業科技事業的決心,以青春力量助力“天府糧倉”建設邁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