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鄉村發展現狀,助力鄉村振興,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承薪火 文鑄鄉魂”實踐隊于8月26日赴青島徐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通過走訪紅色文化基地、便民服務場所,深入采訪當地居民,全面考察徐村建設成果,并為當地發展提出了多項建設性建議。
文化引領:紅色基因筑牢振興之魂
抵達徐村后,實踐隊受到村委熱情接待。據楊委員介紹,徐村近年來緊抓機遇,以文化振興為引領,探索文化強村帶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在傳統文化方面,徐村高度重視傳統茂劇的傳承與發展,支持成立“青島西海岸新區旭春茂劇藝術團”,通過常態化排練和演出,既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也有效推廣了地方特色文化,增強了文化自信。同時,面對“空心化”現狀,徐村創新性地將老書記韓加欒故居改造為“紅色文化小院”,以其個人事跡為核心,串聯展示徐村百年紅色文脈,打造了由“家園篇”、“開拓篇”、“筑夢篇”構成的紅色教育基地,成為開展紅色教育、弘揚紅色精神、塑造新時代“徐村品牌”文化的重要平臺。
服務惠民:宜居環境提升幸福指數
行走在徐村街頭,基層治理的成效處處可見。采訪中,村民們對村黨組織的引領和環境的改善贊不絕口。徐村新建成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服務,村內工廠的建設更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不僅增加了村民收入,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有效緩解了鄉村建設資金壓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村內青壯年外流、老人居多的現狀,徐村創新性地設立了“助老大食堂”,為8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午餐。這一暖心舉措切實解決了老人的“吃飯難”問題,讓老人舒心、子女放心,成為當地敬老服務的成功典范,有力助推了“老有所養”目標的實現。
人才賦能:內外并舉激活發展動能
通過走訪沿街商戶和與村黨委書記韓宗祥交流,實踐隊深入了解了徐村在人才引進與培養上的創新實踐。徐村積極引入外部智力資源,聘請51位青島各界企業家、名人和專家擔任“榮譽村民”,為村莊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持。在培育本土人才方面,徐村依托專家培訓,培養了一批具備文化知識、技術能力和經營意識的新型職業農民,如農村淘寶經紀人,成功將本地農產品銷往全國。此外,藝術家駐村計劃也卓有成效,創作出村歌《我是徐村人》等大量優秀文化作品,不僅增強了徐村文化的傳播力,也為村莊發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產業筑基:品牌打造驅動增收致富
徐村鄉村振興的實踐證明,文化“軟實力”與產業“硬支撐”相輔相成。在與韓書記交流中了解到,作為青島市最大的無公害蜜桃生產基地,徐村成立了蜜桃專業合作社。通過電商直播、舉辦“徐村桃花源藝術節”、“云賞桃花”等創新營銷活動,不僅成功將優質蜜桃銷往全國,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使徐村成為知名的“桃花源”旅游目的地,有力拉動了鄉村旅游業。不僅如此,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徐村還成功將口感獨特的芋頭打造成了知名品牌。注冊“徐村芋頭”商標并樹立品牌形象后,芋頭的附加值顯著提升,“徐村芋頭”成為青島市知名農業品牌,并成功打入東南亞國際市場。
近年來,徐村黨組織始終堅守為民初心,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顯著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通過本次深入調研,山東大學“黨承薪火 文鑄鄉魂”實踐隊深切體會到,在黨建與文化深度融合、人才與產業同頻共振的發展模式下,徐村的鄉村振興事業必將煥發勃勃生機,邁向更高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