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航空強國、構建民航強國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悟“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報國精神,2025年7月12日至15日,鄭州航院學生社團聯合會“航空薪火”實踐團,滿懷航空學子的赤誠與抱負,踏上了一段追尋歷史、感悟精神、砥礪初心的旅程。他們奔赴中國航空工業歷史博物館、中國民航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三大航空精神殿堂,開展了主題為“紅色基因鑄魂、航空精神賦能”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活動,該實踐團創新形式,運用新媒體技術,在三個場館均拍攝制作了主題鮮明的紅色微課,并特別在中國航空工業歷史博物館進行了沉浸式VR視頻拍攝,力圖以青春視角和新穎載體,立體化呈現航空事業的輝煌歷程與不朽精神。此外,實踐團成員對青年工作者、大學生、游客群眾等進行了訪談調研,生成訪談記錄冊和調查報告,以期能夠知曉“航空報國”精神傳承的具體情況,從而更好地深入河南省各地區,化身“航空科普員”進行宣講,傳承航空精神,砥礪強國之志。
2025年7月13日,清晨的陽光灑落,“航空薪火”實踐團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踏入了承載著新中國航空事業壯闊史詩的中國航空工業歷史博物館。
進入館中,巨大的玻璃幕墻仿佛連接天際,“忠誠奉獻、逐夢藍天”八個大字瞬間點燃了每一位成員的激情。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們如同翻閱一部厚重的史書,系統回顧了中國航空工業從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到自主創新、追趕超越的光輝歷程。館內展陳豐富而震撼:從精密復制的“殲”系列、“運”系列、“直”系列、“翼龍”系列等大國重器模型,到承載著歲月痕跡的零部件實物;從記錄著艱辛創業的泛黃老照片,到展示當代輝煌成就的巨幅影像資料。每一步都勾勒出航空人“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無私與堅韌。
最讓團員們心靈深受洗禮的,是那面熠熠生輝的“英模墻”。羅陽嘔心瀝血、以身殉職的壯烈,顧誦芬一生求索、矢志創新的執著,孫聰等無數航空英才數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他們的名字與事跡,正是“國之重器,以命鑄之”的生動注解!團員們長久佇立,肅然起敬。
在這一站的核心實踐環節,實踐團精心策劃并拍攝了主題微課 《銀翼赤心:藏在機翼里的國家密碼》。微課鏡頭緊緊跟隨英模足跡,聚焦那些看似冰冷的飛機殘骸、泛黃的圖紙、樸素的工具,解讀其中蘊藏的忠誠密碼、奉獻密碼、創新密碼與擔當密碼。微課不僅講述技術發展的故事,更著力揭示支撐這偉大事業背后的精神內核——那份融入血脈的忠誠與赤子之心。此外實踐團運用了全景VR拍攝技術。他們將鏡頭對準“英模墻”、珍貴的初代機模型、記錄關鍵歷史時刻的影像等核心元素,錄制了沉浸式航空主題VR紀錄片《中國航空工業歷史博物館》。觀眾通過VR設備,可以“身臨其境”般感受歷史的厚重氛圍,仿佛穿越時空,與英雄人物隔空對話,深刻體會“忠誠奉獻”的分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大廳銘刻的諄諄囑托——“加快建設航空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通過VR鏡頭顯得格外震撼,成為這部紀錄片最莊嚴的主題注腳。

7月14日,鄭州航院“航空薪火”實踐團抵達本次行程的第二站——中國民航博物館。這里記錄了新中國民航事業的誕生、成長與騰飛,承載著“人民航空為人民”的初心使命。
館內,1949年“兩航起義”通電宣言紅得如炬,泛黃的名冊和文件訴說著愛國志士沖破重重阻隔、毅然駕機北歸的驚天壯舉。這場偉大的起義,奠定了新中國民航事業的基石。實踐團的目光隨后被那些凝結著智慧與創新的展品所吸引:國產大飛機C919等系列模型昂首矗立,先進的空管系統示意圖描繪著天路的繁忙,智能機場沙盤則鋪開了未來智慧民航的宏偉藍圖。
移步室外停機坪,歷史的呼吸觸手可及。那架沐浴在陽光下的伊爾-14專機,正是毛澤東主席曾經的“空中座駕”。當實踐團成員凝視艙壁上“確保飛行安全”的批示真跡時,仿佛能感受到領袖的風范與歷史的沉重托付。展廊盡頭,光影巧妙流轉,勾勒出從里-2運輸機到C919大型客機的機身輪廓演變,生動演繹了中國民航七十余載“從航線開拓到智慧領航”的崢嶸歲月與輝煌成就。
實踐團在這一站創作了紅色微課 《翼展民航路:人民航空的初心答卷》。成員們轉換角色,化身講解員,將錄制現場直接設置在極具歷史象征意義的毛主席專機客艙內。鏡頭在泛黃的起義文件與現代化的智能沙盤之間切換,在歷史與現實的光影交匯處,對比講述中國民航從蹣跚學步到翱翔寰宇的自主創新之路。微課的核心在于詮釋那份貫穿始終的初心——從“兩航起義”的愛國熱忱,到專機上“確保安全”的鄭重批示,再到C919騰空而起展現的綜合國力和為民服務的宗旨。“人民航空為人民”的誓言,在實踐團成員的講述和館藏的印證下,化作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這一課的實物感與故事性,為后續的傳播提供了豐厚素材。
7月15日,追尋的終點亦是精神力量的制高點。實踐團來到了位于昌平的中國航空博物館,這里是共和國空軍榮耀與犧牲的莊嚴圣殿。
宏偉的洞庫展廳、壯觀的露天展區,尤其是那座象征不屈精神的英烈紀念墻,共同構成了這座國家級軍事博物館的雄渾氣魄。藍天之下,百余架功勛戰鷹靜臥,每一道戰機的身影都仿佛在訴說一段驚心動魄的傳奇。
步入主展館,一架彈痕累累的功勛戰機瞬間將成員們拉回到烽火連天的歲月。講解員飽含深情的敘述,帶領實踐團穿越歷史長空:從抗美援朝戰場上“米格走廊”的生死鏖戰,奠定了年輕共和國的空中屏障;到國產先進戰斗機殲-10橫空出世,劃破長空的英姿;從“航空報國英模”羅陽積勞成疾、將生命定格在艦載機試驗現場的悲壯;到試飛英雄李中華在千鈞一發之際,以七秒鐘的極限操作挽救新型戰機的驚天壯舉……一代代航空軍人用生命踐行了那永恒的誓言:“祖國終將選擇那些忠誠于祖國的人,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于祖國的人!”
在這一站,露天展區成為了實踐團開展 《藍天忠魂:鐵翼丹心鑄長空》 紅色微課的天然講堂。沒有華麗的布景,只有真實的戰爭痕跡和巍巍戰鷹作為背景板。鏡頭記錄下成員們在彈痕累累的戰機前講述空戰歷史,在英烈墻下剖析試飛英雄的無畏壯舉。他們將褪色的飛行服、布滿鉚釘的蒙皮作為最打動人心的“實物教案”,把展品賦予的歷史信息與情感力量通過鏡頭傳遞。這堂微課的核心在于“鐵”與“丹”的融合——堅硬的鐵翼承載著赤誠丹心,戰斗精神中熔鑄著最純粹的忠誠與奉獻。
四天三館的沉浸式實踐,對于每一位“航空薪火”實踐團的成員而言,都是一場靈魂的洗禮與信念的熔鑄。那些泛黃的文件、冰冷的鋼鐵、斑駁的彈痕和閃亮的名字,無不訴說著“國之重器,以命鑄之”的沉重分量。“作為新時代的航院青年,我們將賡續‘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薪火,刻苦錘煉‘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頑強品格!以所學為基,以創新為翼,讓青春在建設航空強國的偉大征程中綻放最絢麗的光彩!”
本次實踐的結束,是下一段重要使命的開始。近期,鄭州航院學生社團聯合會“航空薪火”實踐團將帶著本次實踐拍攝制作的三部紅色微課(《銀翼赤心:藏在機翼里的國家密碼》、《翼展民航路:人民航空的初心答卷》、《藍天忠魂:鐵翼丹心鑄長空》)以及VR紀錄片,深入河南省新鄉市、安陽市等地區進行宣講。他們將化身小小的“紅色播種機”和“航空科普員”,用生動的語言和精心制作的視聽素材,為中小學生講述新中國航空工業和人民空軍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崢嶸歲月與輝煌成就。通過介紹中國航空事業的尖端成果與發展前景,激發青少年探索空天奧秘、崇尚科學精神的興趣與熱情,在他們心中點燃“逐夢藍天”的夢想火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