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古尋根志,逐光鑄夢行”實踐隊圍繞“傳承紅色基因,鑄魂時代新人”主題,在陜西寶雞開展紅色專項調研。通過實地走訪、人物訪談、文獻梳理等方式,深入探尋當地紅色文化的歷史脈絡與當代價值,為紅色基因傳承與時代新人培養提供實踐參考。
紅色印記:崢嶸歲月中的寶雞擔當
扶眉戰役紀念館內,斑駁的槍支、帶銹的軍號、泛黃的照片靜靜陳列,無聲訴說著1949年那場決定西北戰局的關鍵戰役。1949年7月10日至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彭德懷指揮下,向扶風、眉縣地區的國民黨軍發起猛烈攻勢,殲滅敵軍4.3萬余人,解放寶雞及周邊地區,斬斷了國民黨軍西北防御體系。
“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沖鋒的場景,至今想來仍令人震撼。”實踐隊成員在參觀后表示,紀念館內高聳的烈士紀念碑上,數千個來自全國各地的烈士名字,彰顯著為理想獻身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早已融入寶雞血脈——戰役期間,當地群眾踴躍支前、運送傷員、傳遞情報,軍民魚水情成為紅色文化的鮮活注腳。
薪火相傳:紅色精神的當代傳承圖景
“16歲參軍赴新疆,戰場上學著扛槍、學著犧牲……”在與榮獲“光榮之家”稱號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訪談中,老人眼中的堅定讓人動容。實踐隊發現,退役老兵群體是紅色精神的生動載體,他們堅守忠誠信念、保持艱苦奮斗作風,通過講述革命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寶雞市在傳承中探索多元路徑:扶眉戰役紀念館、寶天鐵路英烈紀念館等紅色遺跡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電視、報紙開設紅色專欄,微信、微博推送短視頻,每年舉辦的紅色文化節吸引數萬群眾參與;許多家庭通過講述祖輩故事、參觀紅色景點,讓孩子從小浸潤紅色文化。
逐夢新篇:紅色基因賦能城市發展
如今,紅色精神正轉化為寶雞發展的強勁動力。作為傳統工業城市,當地以“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紅色品質為指引,推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崛起,企業研發的高端裝備產品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紅色旅游的興起為經濟注入新活力。以扶眉戰役紀念館為核心的紅色旅游線路,年接待游客量持續增長,帶動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發展。創新創業領域同樣活躍,政府出臺專項政策,建設孵化基地,一批年輕人在紅色精神激勵下,在科技、文化、農業等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城市建設中,紅色元素與現代發展交融:渭河生態公園旁的紅色主題雕塑群、街頭巷尾的紅色文化宣傳欄,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精神滋養。教育領域,紅色校本課程、主題實踐活動走進校園,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與擔當意識。
實踐隊負責人表示,調研中既看到寶雞紅色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傳承成效,也關注到文化多元化沖擊、傳承方式創新不足等挑戰。未來可通過開發紅色主題VR體驗、培育專業研究人才等方式,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更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