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批準,自2013年起,每年節能宣傳周的第三天定為全國低碳日。上海市積極響應,發起市民低碳行動。2023年7月-8月,為創新宣傳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影響、鼓勵更多市民參與踐行,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繼續圍繞“城市生活、樂享低碳”的市民低碳行動主題,與國家2023年全國低碳日主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相結合,組織開展全國低碳日上海主題宣傳活動。
2023年8月11日,東南大學“周劉周高周”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上海,進行“雙碳”調研活動。
首先我們來到了上海市圖書館,參觀了上海市市民低碳行動十周年主題回顧展。

據工作人員講解,有很多市民都積極參與低碳環保行動,都想為綠色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我們在這里發現了一些愛心人士的寄語,上面寫著對惡劣環境的思考、對環保做出的改變、對一些措施的建議、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我們了解到了上海市這十年來的重點行動。譬如,“低碳社區”是指通過構建氣候友好的自然環境、房屋建筑、基礎設施、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實現低碳排放的城鄉社區。上海市自2014年起,根據國家低碳社區試點建設要求,已開展市級低碳社區試點工作,旨在探索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區低碳發展機制,通過鼓勵和引導社區開展低碳試點,引導居民樹立低碳觀念,轉變生活方式,共同參與低碳發展,形成良好的綠色低碳社會風尚。
除低碳社區外,還有綠色能源、綠色建筑、低碳交通、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改造。在實踐區內設立區域能源站作為區域能源中心,進行更加合理的分配輸送,使得能源利用更加高效低碳環保。針對建筑中的圍護結構、空調、采暖、通風、照明、供暖以及熱水供應等保溫系統進行了更科學的節能綜合改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市積極推廣低碳生活方式,發出各種倡議措施,市民們也從衣、食、住、行、用方面盡可能采取低碳方式。
本次上海圖書館之旅,我們參觀了低碳行動主題展,該展覽回顧了上海市市民低碳行動10年來的歷程,展現了上海在低碳宣傳和低碳示范創建領域中的成果。低碳行動首先源于認知,只有了解氣候變化與溫室氣體排放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才知道為什么要履行“雙碳”政策。展覽中我們了解到低碳行動要從身邊的各個方面,各個小事做起。衣、食、住、行樣樣不能落后,只有在小事上做好了,才能全面實現低碳生活;同時我們看到有許多市民留下的信件,其中寫了許多生活中還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這也讓我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做到位了,是否真正履行了“雙碳”政策。低碳生活,有你,有我。
8月12日,小組成員前往上海蘇州河夢清園環保主題公園進行實地考察。夢清園位于蘇州河邊,地處宜昌路和莫干山路間,是蘇州河污水處理的示范區。園區展示治理河道的科學技術,宣傳了保護環境,清潔水系的重要性。

我們詢問了當地的老居民,他們講這里曾經污染嚴重,河水發黑發臭,兩岸環境臟亂。通過查閱資料,也證實了蘇州河數十年來由破敗逐步走向綠色生態的巨大變遷。據報道,上海市政府就位于蘇州河曾經污染最嚴重的宜昌路段,它的建成動遷了居民754戶,搬遷了上海啤酒廠等18家企業,投資5億多人民幣。它也是蘇州河整治中集園林綠化、科普教育場館、水環境整治工程措施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項目。
據當地工作人員講解,這里在地下6米處擁有一個有效容積2.5萬立方米的調蓄池,主題公園也有景觀水體生物凈化系統(大型濕地)。園內我們看到了大型的雨水調蓄池模型,它的主要功能是——初雨的地表污水來不及全部輸入污水處理廠時,可以先納入雨水調蓄池。半小時到一小時后的地表雨水相對干凈,即可以排放到河流。雨后,再將調蓄池內的污濁雨水送到污水廠處理后排放。這樣可以削減五成初期雨水的污染。

除此之外,小組成員還參觀了綠色書報亭、空中水渠、節水減排科普示范點等相關設施,了解了更多環保策略與河道治理手段。
較為遺憾的是,園區內占地面積約3200平方米的夢清館暫未開放,小組成員則以線上的方式展開云參觀。夢清館共有三層:第一層介紹蘇州河的地理位置以及上海的水利系統;第二層介紹古代和近代蘇州河的污染和對人類的危害;第三層介紹蘇州河的治理過程以及狀況。
本次我們造訪了蘇州河夢清館環保主題公園,在公園中我們看見許多綠色植株,宣傳環保標語與一些環保模型,置身于綠色中,聽著樹上的蟬鳴,穿梭在竹林之中,很難想象在被稱為“魔都”的上海之中,有著這樣一片與霓虹高樓不“相符”的畫面。其實不然,于遍地大廈中顯現出幾抹綠意,才是真正的和諧,而這一切全由于國家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概念,為了處理自工業革命以來,人們為了高速發展而對自然環境造成的污染,人類迫切的需要平衡好發展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如今世界環境愈漸惡劣,反常氣候越來越多,“雙碳”的提出,正是人類交出的答卷,為了你我的美好未來,全人類的美麗地球,踐行“雙碳”政策,你我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