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復興的綠色密碼:天臺山茶文化的力量
每年暑假,全國各高校陸續開展類型豐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將“課堂”開設在企業、校園、社區、鄉村等社會場景,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將專業所學運用在實踐中,更好地了解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兩年來我一直在統籌全校實踐工作,今年有幸加入了浙江農林大學“神秀天臺山,云端未來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成為實踐團成員之一,雖然我是線上的參與者,但對于此次實踐也有不少的心得與收獲。
實踐團回到我的家鄉——美麗的神秀天臺山,深入了解天臺鄉村振興規劃以及農業農村發展現狀,以及調研天臺茶文化以及茶葉產業的現狀。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深刻認識到了茶文化對于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性,也更加堅信茶文化將成為石梁鎮未來鄉村規劃設計的核心內容。
在此次實踐活動中,團隊成員通過多種形式深入挖掘了天臺茶文化的內涵和價值。通過參觀茶企業,我們了解到了天臺茶葉的種植、制作和銷售過程,深入了解了茶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同時,還來到了天臺山云霧茶非遺陳列館,了解了他們的生活現狀以及對于茶文化的理解和傳承。通過這些實地考察,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天臺茶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悠久歷史,也看到了茶文化對于當地農民的經濟和社會影響。
在調研茶葉現狀與茶產業發展方面,團隊成員來到浙江天臺九遮茶葉有限公司、柱峰茶葉專業合作社以及浙江紫凝黃茶有限公司等具有代表性的黃茶企業,進行了調查和分析。我們發現,天臺茶葉的產量雖然不算大,但是在質量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天臺山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為茶葉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當地茶農對于茶葉的種植和制作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技術。然而,對于茶葉的病蟲害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金敏麗老師作為科技特派員,也對這一問題提出專業見解。
在實踐團成員在外實踐時,作為唯一的線上成員,也在不停思考,怎么將天臺茶文化與鄉村振興有效結合,如何能做到以茶賦能。我認識到茶產業不僅可以推動石梁鎮鄉村規劃的發展,也能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茶葉產業的發展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還能為農民增加收入。通過發展茶葉種植、加工和銷售等環節,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將茶文化與鄉村旅游相結合,與天臺的風景名勝區相結合,打造特色農家樂、農民合作社等經濟模式,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增收途徑和發展空間。
因此可以得出通過將茶文化和茶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可以提升當地的整體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資和資源流入,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促進當地農村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傳承,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和歸屬感,推動鄉村社會的和諧發展。
通過參與實踐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茶文化對于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性。以茶賦能不僅能夠提升鄉村形象和經濟發展,也能促進茶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我相信,在我們實踐成員不懈努力下,能夠加快天臺三茶融合發展以及天臺云霧茶原料生態示范基地打造、助力三農貢獻浙農林大青年的力量。
作者:張馨方 來源:浙江農林大學“神秀天臺山,云端未來村”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