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越來越嚴峻,人類面臨的環境和資源壓力日益加大。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各國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都在積極推進低碳轉型。雙碳減排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旨在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能源結構優化等手段,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同時,雙碳減排也是全球綠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受北京林業大學等“綠色長征”主辦方邀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碳溯雙源”實踐團擬前往六個處于不同地區的城市進行活動,旨在通過研究各個城市中大學生的雙碳減排的行為、意識,提高大學生對雙碳減排的認識和參與度,同時推廣減排理念,傳遞雙碳知識,增強大眾對于雙碳減排的重視性和緊迫感。

圖為相關報道
前期籌劃
活動開展前實踐團成員進行了會議溝通,分配成員任務,明確成員職責;廣泛調研文獻,掌握了開展項目必備理論知識;并參照往年成功案例初步撰寫了實踐策劃方案、技術路線,保證項目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學性與有效性。

圖為社會實踐技術路線
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指導老師的幫助進行完善,在后續工作中完成了活動宣傳口號、海報、調查問卷的設計任務。

圖為雙碳路演宣傳海報
社會公益
2023年7月10日至16日為全國第33個節能宣傳周今年的節能宣傳周以“節能降碳,你我同行”為主題。,時值節能雙碳周,實踐團員響應號召貫徹落實六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落實全國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固原市東海社區開展暑期志愿活動,參與協助完成全區全覆蓋的燃氣用戶免費入戶安全檢查。

圖為相關工作人員檢修燃氣裝置
實踐團員在協助專業工作人員完成檢查排除安全隱患,防止“621”重大事故重演的同時,展開低碳能源安全使用和雙碳目標的科普實踐行動。向社區住戶科普保障燃氣安全的科學技巧,宣傳低碳生活理念。

圖為實踐團登記信息
7.17-7.21日,實踐團成員陸續前往當地社區,廣泛開展以雙碳目標為主題科普宣講活動,助力中小學生的課外科學素養提高的同時潛移默化傳遞雙碳知識。從小培養孩子低碳生活的意識。

圖為實踐團踐行科普宣講現場
社會調查
6月-8月初實踐團員前往當地高校小區發放宣傳海報并進行雙碳理念路演,先后發放線下定性摸排問卷和線上定量分析問卷的同時邀請部分典型調研對象進行訪談。

圖為實踐團相關宣講、路演、訪談片段
以微觀層面,側重從生活方式角度研究大學生的低碳消費、生活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加強對大學生低碳生活、消費的引導,促進大學生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動社會綠色低發展.加快實現雙碳目標。
圖為樣本數據采集地分布
本次的調研,調研對象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四川省成都市、河南省南陽市、湖南省岳陽市、河南省駐馬店市、江西省新余市六座城市高校圈的在校大學生。在每座城市高校分別發放線下定性摸排問卷30份,共180份;線上定量分析問卷50余份,共327份。回收線下定性摸排問卷177份,回收率為98.3%。回收線上定量分析問卷327份,回收率100%,去除部分存在疑問的問卷(比如答題不完整、答題時問過短等),共回收有效線上定量分析問卷299份,有效回收率為91.4%。
對問卷結果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發現,在可靠性檢驗中,A1pha值為0.904,通過可靠性檢驗;巴特利球形檢驗的統計量數值較大,顯著性水平概率值小于0.01,屬于合適的范圍。

圖為樣本就讀地點數據分布
實踐團計劃根據大學生消費意愿和行為特征,綜合顧客價值模型,把大學生低碳消費意愿的影響因素歸納為內在因素、外部環境因素、消費情境因素以及個體特征因素四個方面。并從其就讀院校所在地域不同、消費水平不同、性別不同、可支配收入不同等方面入手對收集數據,進行橫向的多維度比對,并建立在數據基礎上撰寫調研報告。

圖為設置變量及解釋方法
本次的暑期社會實踐已然告一段落,但踐行雙碳精神,賦能綠色發展,我們永遠在路上。實踐團員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會繼續響應政策號召,充分發揮示范效應和引領效應,產生更積極的社會影響,推動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完成雙碳目標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