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7月13日電(通訊員 東野夢桐)鄉村是生態環境的主體區域,生態是鄉村發展的最大優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鄉村振興的客觀要求。著眼鄉村振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是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三大要素。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尋求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新出路,曲阜師范大學益農長青調研隊于7月4日前往山東省臨沂蘭陵智慧農業示范地進行實地調研,探究綠色農業示范地全產業鏈成功發展模式,幫助農戶科學施用有機肥、引進高效生產技術、開拓新型銷售市場,打造完整綠色農業全產業鏈。
深入實地調研,分析生產優勢
7月4日曲阜師范大學益農長青調研隊前往臨沂蘭陵智慧農業示范地,在不影響基地正常生產工作的前提下,深入種植大棚,對蔬菜生產情況進行調研。實踐隊員發現相較于一般農戶,示范地引進智慧大棚等先進的生產技術。據臨沂蘭陵智慧農業示范地副總經理介紹:“在智能環境控制方面,我們主要采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自動化監測與控制,在種植模式方面,主要采用荷蘭模式,應用無土吊架栽培、配方施肥、水肥一體供應、熊蜂授粉等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
此外,實踐隊員咨詢工作人員蔬菜綠色高品質的原因。相關工作人員指出:“示范地進行化肥改革,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施用有機肥,并且應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結合,以此保障農產品更加綠色有機和安全。”經過隊員們詳細咨詢和查找資料得知:雖然化肥見效快、單產高,但其易引起環境問題如土壤板結、酸化,且蔬菜表面殘留化肥,食用存在安全隱患。相較于氮、磷、鉀等化肥,有機肥不但成本較低,食用安全而且對環境友好,利于土地的可持續發展。
分析銷售鏈條,獲取銷售經驗
實踐隊走訪當地依托示范地工作的農戶,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得知:在示范地建成前,農戶有綠色高品質的蔬菜農產品,卻沒有廣闊的銷售市場,農產品常常面臨積壓問題,關鍵在于沒有匹配到需求高品質農產品的消費市場。現如今,農戶不再面臨這般困境。
關于如何尋找合適的消費市場這個問題,據相關工作人員解答,示范地著力打造“有機綠色,安全營養”的品牌口碑,從兩個因素定位到合適的消費市場。一方面,“有機綠色,安全營養”的銷售標簽迎合國家食品安全,綠色有機無公害的政策方針,國家大力支持推廣。另一方面,現階段我國GDP水平不斷提高,中產階級數量規模龐大,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需求增加、消費能力增長。因此,該示范地對接有機農產品的較高消費市場。
另外,示范地副總經理表示:“示范地采用互聯網等手段積極對接消費者綠色有機農產品消費需求,構建農產品‘產前、產中、加工、流通、銷售’一體化鏈條,打造綠色有機品牌。同時面向國際高端市場銷售,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占地100畝,全部引進荷蘭自動化包裝加工生產線,配套建設恒溫庫、汽調庫、冷鏈物流中心等設施,產品出口國外高端市場。”示范地的銷售模式,帶來年加工鮮切蔬菜1000萬斤,年產值約2.5億元的碩果,使之成為亞洲最大的“超級植物工廠”。實踐隊員發現示范地找到適宜的消費市場,并通過構建銷售鏈條,更加長期、穩定的保持供銷關系。
立足當今現狀,描繪農業藍圖
此次深入臨沂蘭陵智慧農業示范地調研綠色有機全產業鏈的過程中,隊員們秉持實事求是的初心,深入分析調查問卷結果以及走訪成果,積極傾聽農戶之聲,對中荷智慧示范地全產業鏈,包括先進的智能控制環境技術與種植管理技術、有機肥的選擇以及新型銷售模式這些方面有了全面的認知與理解。臨沂蘭陵智慧農業示范地立足當地特色,打造品牌優勢,積極向農戶宣傳、講解肥料選擇知識以及新型銷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