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員李張林對接訪談會內容

口述史組成員參與調研訪談會
(通訊員 李響 宋謹如)7月6日,歷史文化學院“沅夢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口述史組于沅陵縣水庫移民管理局參與移民相關問題調研訪談會,會議中李和、鄧以家對于相關疑問做出了詳細解答。
據悉,水電站于20世紀50年代開始規劃,于20世紀80年代末正式開始復工,由于水電站的修建會導致一些地區被江水淹沒,所以需要對部分地區進行搬遷,在這期間共產生了三批移民,每一批采取的補償措施都是相同的。說到此處,鄧以家為了讓組員們更好地了解庫區扶助政策,詳細講解了每個庫區的開發情況以及難題。在此次調研訪談會中組員們了解到,沅陵縣移民局對于“補償”這一問題采取因“地”制宜的解決措施,根據每家每戶農田、房屋以及其他用地被淹面積大小來進行具體賠償。在談及“搬遷過程中,是否有舍小家為大家的感人事跡”時,李和、鄧以家紛紛表示,不僅有這種感人事跡,而且數不勝數。在整個搬遷過程中,基礎條件是十分艱苦的,人們都是靠著精神力量,一步一步搬遷,最終成就如今的沅陵。
調研訪談會結束后,口述史組的工作告一段落。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不僅提高了個人素質與綜合能力,還讓組員們在實踐中強化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團隊組員希望通過實踐對沅陵縣移民歷史體系有更加深入的認識與了解。至此,本期暑假實踐任務圓滿結束。